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贤弟,你说得没错。人在异乡,望月思乡。可有些事,即便回了故乡,也未必能解。”
     葛尔东赞长叹一声。
     随后摆摆手,让晋布先行回使馆去。
     自己则和李北玄一前一后,进入到酒馆之中。
     三杯酒下肚,本就半醉的葛尔东赞,打开了话匣子。
     “如今的吐蕃,已不像往昔了。”
     葛尔东赞长叹一声,将迟迟不归的原委,娓娓道来。
     眼下的吐蕃,表面上自然是赞普松赞干布当政,号令百万部落,威震青藏高原。
     可实际上,却并非他说一句话便能定天下。
     吐蕃国制自古就有议政之俗,政事并非全由赞普独裁,而是由王族与贵族共议。
     类似中原的朝堂,却更加分裂。
     其中,最为显赫的,自然是东赞派。
     “赞”在吐蕃语中,就是宰相的意思。
     所谓东赞,便是赞普之下的首辅大臣。
     这个派系往往出身勋贵世族,执掌政事,多以稳健务实见长。
     他们的立场,是维护现有体制,靠与中原交易、收拢周边部族来维持局势。
     大相禄东衍和葛尔东赞,正是此派的代表人物。
     另一派,便是军贵派。
     这是以吐蕃的将军、战部贵族为核心的势力。
     他们素来信奉武力,认为吐蕃若要活下去,靠的不是外人施舍,而是铁骑弯刀。
     哪怕天下再冷,粮食再少,也可以通过劫掠邻国来补足。
     对他们而言,战争才是唯一的出路。
     只是近年来几次征战不顺,损兵折将,威望有所衰落,但底子犹在,仍不可小觑。
     最后,还有一个势力,近些年骤然兴起。
     那便是僧侣派。
     本来佛法传入吐蕃,不过数十年光景,早先还只是少数王族的信奉。
     可随着天气愈发反常,青稞歉收,牛羊大批冻死,百姓饥寒交迫,越来越多人把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
     寺院便趁势大兴,僧侣们仗着所谓转世、法力,号召民众布施、信奉。
     而在这样的困苦年代,空洞的许诺,反而最容易俘获人心。
     百姓饿得走不动路,却愿意把最后一把青稞送进寺庙,只为求个来世安乐。
     将士战死沙场,反倒被僧侣们说成是超度成佛。
     久而久之,僧侣派的势力骤然暴涨,几乎压过了军贵派。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再清心寡欲的僧侣,也免不了被权势与欲望所裹挟。
     他们本是靠诵经化人、布施度众起家。
     可一旦尝到掌控人心的滋味,便再难收手。
     自年初开始,僧侣派便不再满足于香火与供养,逐渐显露出立佛国的野心。
     他们声称,世俗王权不过转瞬云烟,唯有佛法永恒。
     若要渡尽众生,便该推翻旧制,让僧侣执掌国柄,将吐蕃彻底化作佛国净土。
     这一套说辞,在饥寒交迫的百姓眼中,反倒极有诱惑。
     毕竟他们号称,饿死了有来世,冻死了能超度。
     忍一忍、舍一舍,便可换取永恒安乐。
     于是越来越多的百姓投入到寺庙怀抱,甚至有不少军中青壮直接舍刀弃甲,削发为僧。
     而

第1086章 另有隐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