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次的风暴,来得快,止得也快。
     当人们终于意识到,皇帝并不准备扩大事态。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是有意止住风头后。
     整座朝堂,才终于缓缓从惶恐中平静下来。
     那些烧信的、逃回乡下的、夜夜求签的,终于开始重新走出家门,开始小心翼翼地恢复往常朝贺、赴宴、进讲等日常。
     …………
     然而另一边,郑氏的命运,却已不可挽回。
     六月二十五日。
     郑氏家主郑怀仁,向赢世民递上了一封极短的谢恩折。
     言称“郑氏教训不严,子弟不肖。
     蒙圣明不杀之恩,愿归乡自省,不敢复有他图。
     叩谢天恩。”
     没有辩解,没有求情。
     没有为子侄脱罪的悲声哀告,也没有托人走门路说情。
     整封谢恩折,字字低调,行行认命。
     就连三阁老看过之后,都忍不住私下里说了一句:“郑家……这次是真塌了。”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郑家的名字,逐渐从中书、门下、吏部、礼部、国子监、鸿胪寺等各类名册中消失。
     原本郑家最为倚重的兵部、工部、刑部中层骨干,此刻空荡荡地悬着职位,一时竟无继任之人。
     就连国子监中,那些素来以郑门门生自诩的年轻士子,也仿佛一夜之间失了声,再无人敢提荥阳二字。
     而郑家自己,也极有自知之明。
     从郑怀仁往下,全族闭门不出。
     整个荥阳郑氏,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朝堂、宴席、文会、讲学、赏花、登楼、对弈……
     这些士族精英们钟爱的场合,再没有一个姓郑的,或者和荥阳郑氏有关的人出现。
     平日里最喜欢收门生、开讲堂、做东请客的几位郑家老辈,这段时间统统闭门不出。
     而郑家年轻一辈,更是连面都不敢露。
     本在国子监念书的几个郑家子弟,几乎在同一天就全数请辞了学籍。
     有的称病返乡,有的则干脆搬回了荥阳。
     而郑家,本来在京城有五处宅邸,三座讲堂,两个园林。
     如今却通通关门谢客。
     整个家族宛如从帝都剥离,只剩下一个空壳子还挂在那儿。
     门庭冷落倒活像是个鬼宅。
     只有偶尔几个低着头出来倒夜香的,采买的下人时不时出现,才会让人意识到,这宅子里还有人在住。
     “骇死我哩……你知不知道,我刚刚看见郑家那谁了,原来一个大胖子,现在都快瘦成干了。”
     李北玄跨过大门,心有余悸的拍了拍胸脯。
     而赢丽质闻言,脸上顿时露出几分嗤笑之色,淡声道:“他们活该。”
     毕竟郑家人都不是什么好饼。
     而他们要颠覆的,可是他们赢家的天下。
     赢丽质能给他们好脸色就怪了。
     而李北玄,对心狠手辣,感情淡薄的郑家也没什么好感。
     所以,他也只把这事儿当玩笑话讲。
     两人笑了一会儿,李北玄随口问道:“是活该没错,不过我记得,那个大胖子郑元哲,是郑怀仁的嫡亲大孙子来着。郑家人都回荥阳了,他怎么还不走?”
    喜欢。
  

第996章 郑家衰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