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驻营整顿,需时约十二日。
     但李烈走得快。
     毕竟他也没打算打仗,只是逼迫出面。
     而既然要逼迫,那讲究的就是压迫感、是心理战。
     自然不必等待粮草辎重完备才动。
     于是李烈一路快马兼程。
     主力行军、先遣奔袭、后军压阵。
     全都按战时节奏推进。
     等到第九日傍晚,李烈的大军,便已经抵达清河南境。
     而清河崔氏,也果然不出李北玄所料。
     零帧起手,直接开骂。
     几乎是在李烈还在路上的同时。
     京中各地的文人书院、世家讲堂、读书人聚集之所,突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量措辞激烈、文采斐然、锋芒毕露的檄文、箴章、杂议。
     它们不署名、不署地,只署“关心天下大局的士人一员”。
     但内容却惊人地一致。
     皆称晋王不顾朝廷大义,擅动兵戈、围逼名门。
     意图以权压理,罔顾纲纪。
     甚至还有大胆者,直斥晋王“狼子野心”、“挟天子以令士林”,借赈灾之名行专断之实,挑动朝野、破坏大局。
     而清河崔氏的门生旧部、附庸亲族、故交知己,也纷纷响应。
     一夜之间,“晋王悖逆,崔氏冤枉”的论调,如潮水般灌满了各地的士林网络。
     几处郡学甚至因此停课,地方书院自行罢讲,以示抗议。
     这是崔家最擅长的战场。
     不是疆场上的金戈铁马,而是文案里的腥风血雨。
     他们不习惯用兵,却很会用笔。
     他们知道如何制造道德压力,知道如何抢占舆论制高点。
     知道如何将一个zz问题,扭成一场“王权压制士林”的世纪大便……大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烈的大军还未到清河,清河崔氏的舆论风暴,便已席卷整个北地。
     但与此同时,崔家却也没有全然装疯卖傻、闭门不出。
     相反。
     在李烈出兵的第三天,清河崔氏便有动作。
     那天中午,晋阳城西的驿馆,突然接到一封快信。
     内容简单明了。
     崔氏宗主崔仲琛,已从清河出发。
     正携家书、门信,前往晋阳,面谒晋王。
     消息很快被核实。
     来人确为崔家当代主事之人。
     崔仲琛,字玄策。
     年五十有余,资历深厚。
     曾为前礼部尚书。
     出身清河正脉,乃是名副其实的清河之骨、
     在崔氏内部地位极高,素有族中谋主之称。
     他出山,不是为了投案,更不是为了谢罪。
     他来,是来谈的。
     这一动作,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在意料之中的是,崔氏必须派人。
     无论选的是骂、滑、转、打,前提都是要面对。
     只有面对,才能博弈,才能谈条件,才能抢主动权。
     但意料之外的是,他来得太快了。
     李烈兵马才动三天,崔仲琛便披甲上路,几乎没有耽搁。
     这说明什么?
     说明崔家早就知道会有这一手。
     说明在李烈尚未拔营之前,崔氏就已召开家议,推定情势、做好布置。
     甚至连谁出面、怎么说话、带什么人、准备哪些章疏言辞,都已准备妥当。
     这不是仓促应对,而是早有预案。
     崔仲琛是带着剧本来的。
    喜欢。
  

第933章 隔空交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