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什么叫祖宗十八代[2/2页]

退休后的每一天 岁月静好123456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所以基本上看不到这一辈的孙子了,所以属于是未来的孙。
     60岁叫晜孙“晜”古代的时候同“坤”音。
     七世孙叫仍孙,“仍”字有延袭之意,仍孙,指的是沿袭,一脉相承下来的孙辈。
     八世孙叫云孙,云在空中,而且是虚无缥缈的。
     九世孙叫耳孙,比云孙还要遥远的就只能是有所耳闻了。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古人认为肚子里的婴儿耳朵最后成型的,恰好也对应了最开始的鼻祖。
     中国人是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亲”也有远近疏密之分,大致可以分为宗亲,姻亲与朋亲三类。从中衍生了“五服”“六亲”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又似乎不太清晰的概念。
     什么是“五服”呢?在中国同姓同宗之人,将血脉相承的顺序,也有亲疏之别的,我们常说谁和谁是没有出“五伏”的兄弟,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两个人是“进门儿的”
     许多地方都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指的是由自己往上数五代,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指的是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亲戚。从高祖到自己为五代,就被称为是“五福”。其实它最初的含义是指晚辈为过世的长辈所要穿着的丧服的样式。轻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共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是为五服
     一般情况下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的,出五服的意思就是亲戚关系已经超过了五代,不再为之丧服,所以叫“出服”也被叫做“出五服”。
     那“六亲不认”指的又是哪六亲呢?
     我们通常会把不通情理,连亲属都不照顾人称之为六亲不认,六亲历来的说法不清,其实历史上的“六亲”有特订的内容,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为三种:
     第一种是《左转.昭公二十五年》中所说的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及姻亚。
     第2种根据《老子》里面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
     第3种依据《汉书》里面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而我们现代人是把血缘和婚姻关系里面的最为亲近的称之为六亲。
     父亲为一亲,包括了父亲的亲戚。
     母亲为二亲,包括了母亲的亲戚。
     兄弟为三亲,包括了嫂子、弟媳。
     姐妹为四亲,包括了姐夫、妹夫。
     夫妻为五亲,包括了公婆和岳父岳母。
     子女为六亲,包括了儿媳妇和女婿。
     所以我们当今的“六亲”实际上是血亲和姻亲的泛指,不再局限于六种亲属,这些称呼的意义在于,我们炎黄子孙都有非常深厚的寻根情结。“我从哪里来”这个命题从古至今都贯穿了我们的每个人的一生。而家谱既记载了先人的丰功伟绩,也记载了先人的耳提面命,是几千年文化文明的结晶。
    喜欢。
  

什么叫祖宗十八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