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听了情况后很感动,说这叫厂民一家亲,是好事,必须支持!”
“太好了!”
赵敏书猛地睁大眼睛,脸上的阴霾瞬间消散,嘴角抑制不住地扬起。
她忍不住笑出了声,连带着周围的人都看了过来。
“师傅!您听见了吗?部队同意了!”
“那鞋码的事呢?”
她很快冷静下来,急忙追问,生怕漏掉什么细节。
“别担心。”
黎司泽继续说道,语气从容而周到:“已经安排人去统计每个战士的鞋码了,过两天就寄给你们。”
“还有件事,”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郑重,“领导说,要给你们一些粮票和肉票,算作材料补贴。”
“这……
不用了吧?”
赵敏书一听,脸“唰”地一下红了,像是被烫到一般。
她连忙摆手,尽管对方看不见:“我师傅是自愿的,根本没想图回报。这么做……太不合适了。”
“这是规定。”
黎司泽语气很坚定,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不能让群众白出力,尤其是为部队做的事。”
“你们一定要收下,这不仅是补贴,更是部队的心意,是我们对周师傅的感谢。”
一周后,邮递员骑着绿色的自行车,停在了鞋铺门口。
“周师傅在吗?您有封挂号信!”
他扬声喊道,手里拿着一个厚实的牛皮纸信封,边角有些磨损,显然经过了长途跋涉。
陈翠赶紧上前接过那个信封,指尖能感受到它的厚度与重量。
她小心地拆开,一张张纸从里面滑出。
打开一看,里面有详细的鞋码清单,密密麻麻写着八十六个名字和对应的尺码;还有一叠厚厚的粮票、肉票,整整齐齐地夹在中间;最下面,是一封打印的感谢信,字迹工整,落款是部队政委办公室。
周师傅颤巍巍地戴上老花镜,手指有些发抖地拿起那封信。
他清了清嗓子,一字一句地读着信上的内容:
“谨代表全体官兵,感谢周师傅的拥厂之情,您亲手缝制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温暖了战士们的心……”
读着读着,他的声音越来越低,眼眶慢慢红了,眼角渗出了一滴浑浊的泪。
他用手背轻轻擦了擦,却怎么也止不住心头的感动。
“这些孩子,太懂礼了。”
他喃喃道,声音哽咽,“年纪轻轻,就知道感恩,知道规矩……真让人放心啊。”
他拿起那些票证,手指摩挲着粮票上的图案,犹豫了几秒,突然转身就想寄回去。
“如意,你给那小子打个电话,这些东西我们不能收。”
他语气坚决,像是要把心掏出来一样干净,“我们做鞋是自愿的,怎么能拿部队的东西?”
“师傅,人家是一片心意,您就别推了。”
赵敏书赶紧上前拦住他,双手轻轻按住他的手腕。
“您想想,买布要钱,买底料要钱,线也要钱,这么大的开销,您一个人扛得下来吗?”
她语气恳切,眼圈也有些发红:“您不为自己想,也得为身体着想啊。”
张婶也在旁边帮腔,端着茶杯走过来:
第192章 出一份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