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三十六章 公道印记[1/2页]

我在聊斋当地主 小小小演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就在新城皇来的前一天晚上,整个连丰县的人都做了一个梦。
     他们梦到原来的城皇和判官全部接受了州府城皇的审判,并且行刑。
     接着也梦到了新的城皇上任,在一通“肺腑之言”下,民心总算是稳住了。
     原本是逼得活不下去,才打算放弃田地离开这里。
     既然原来的城皇已经被审判了,新的城皇也做出了承诺。
     那留下来起码有块田地,总比去外地流浪强。
     民心已经稳了,那接下来就是要劝说那批富商留下来了。
     毕竟这关系着新城皇未来的发展。
     之前也说了,神邸的根本是香火。
     而香火的来源就是普通人。
     只有把城池发展得越来越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城皇庙的香火才会越来越旺盛。
     而想要发展好一个城池,最重要的就是经济。
     就像现代社会,每个国家最害怕的就是资本外流,资本外流对经济的影响太大了。
     现在新城皇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城里面的富商想集体离开。
     不得已,他只能亲自拉下脸来劝说,毕竟关系到未来的发展,这点脸面算什么。
     因此一大早他就来到了道观,已经知道新城皇上任,道观里面的人都前来见礼。
     许泽对着新城皇拱了拱手:“恭喜刘大人出任连城县城皇,英才得展。”
     “多谢。”新城皇拱了拱手,客气了一声。
     随后他又对许泽身后的其他人道:“今天我是来带各位回家的。”
     “大家不必惧怕,前任城皇和判官已被治罪,接下来由我接替他的位置。”
     “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咱们一起共同努力,把连丰县发展的更好。”
     然而新城皇话音落下,却没有任何人回应,场面显得有点尴尬。
     这时许泽道:“城皇大人,那白杨和李小曼的事情?”
     “已经把头换回来,白杨也已经重新下葬,他们的家人也安置好了。”
     “这个请大家放心,未来不会再有这种事情发生。”
     “以后我还在城皇庙设立魂鼓,只要受过不公待遇的皆可和阳间一样击鼓鸣冤,我也一定会秉公处理。”
     就在新城皇话音落下之时,突然许泽感觉自己的眉心有点痒。
     随着时间的推移,眉心处越来越痒,许泽忍不住挠了挠,但根本无济于事。
     新城皇也发现许泽的异样,疑惑的问道:“许公子还有什么问题吗?”
     “有什么问题不应该问我,你应该问连丰县的百姓,我也只是路过的,既然事情已了,我也该启程了。”
     许泽勉强忍着额头传来的痒意把话说完。
     “那你这是……?”
     城皇刚问出,许泽就听到“啪”的一声,好像蛋壳破裂的声音。
     接着一道青光从许泽的额头亮起,把周围都染成青色的。
     过了好一会儿,青光才缓缓减弱,最终消失。
     于此同时,许泽的额头也多了一个如玉印记。
     也就在许泽额头印记形成之后,他发现人们的头顶多出了一道云团。
     云团上有两种颜色,一边是黑色,一边是金色。
     在看到云团的同时,许泽南海中也浮现出他的信息。
     金色是功德,黑色则是业障。
     佛家有五逆十恶之说,道家也有三障十恶的说法。
     三障指的是魔障、业障和灾障。
     人之所以会有魔障,是因为受到贪嗔痴的诱惑,此三者又称为三毒。
     而人的一切做法皆由内心控制的,若做出十恶之事,内心也会发生改变,自然生成业障。
     第三障的灾障是人在遭受了三灾八难后,产生灾障。
     所谓三灾,就是风灾、火灾和水灾,八难指的是得生人道难,去女为男难,形体完全难,得生中土难,值有道君难,禀性慈仁难,值国太平难,与三宝相遇难。
     十恶分为三个种类。
     第一类由口而生,分为四种,分别是绮语,妄言,恶口,两舌。
     第二类分为三种,由心而生,分别是贪,嗔,痴。
     第三类分为三种,由身而生,分别是杀,盗,淫。
     只要犯了十恶就会产生三障。
     而许泽看到的黑云就是三障中的业障。
     至于代表功德的金云就很好理解了,说明以前做过好事,因此才会有功德金云。
     业障和功德是不能抵消的,只要做了坏事就会不断的积累。
     此时许泽也知道这个印记并不完整。
     随着印记进化,不但可以查看对方的业障,还可以查看魔障和灾障。
     当印记达到完整之时,一个人的福、寿、禄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此时许泽朝城皇看去,只见他的头顶上的云团功德金光占据了大部分的面积,不过还是有一小团的面积显示出黑色。
     而此时的城皇被许泽看得有些不舒服,有种被窥视感。
     似乎察觉到城皇的异样,许泽赶紧把目光移开。
    

第一百三十六章 公道印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