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旁边的严强默默看着这一切,没说话。
     他看了看自己饭盒里还剩的一块红烧肉,又看了看周哲碗里那朴素的白菜米饭,黝黑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却伸出筷子,将自己饭盒里那块红烧肉夹起来,放到了周哲刚拨过去的米饭上。
     “小周同志,学习费脑子,光吃菜没油水不行。”
     周哲看着碗里突然多出来的那红烧肉,愣住了,他张了张嘴,想推辞。
     严强已经站起身来:“我吃饱了,去洗碗了。”
     周哲没再多说,低下头,拿起筷子,大口地吃了起来。
     李薇和陈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笑意。
     李薇很自然地岔开话题,指着墙上贴的下午参观注意事项:“哎,你们看,通知上说下午参观实验室不能带包进去,书包都得存外面……”
     ……
     下午两点五十分,物理系78级新生在辅导员王建国的带领下,列队走向物理系深处那栋守卫森严、外墙爬满常青藤的老楼——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地。
     进入实验室需要严格登记,书包一律寄存。
     每个人都穿上统一配发的白色实验大褂,有些旧,但洗得很干净,戴上手套。
     负责讲解的是一位姓李的副教授,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的眼镜。
     “同学们,欢迎来到我们物理系的重点实验室之一——‘精密测量与真空物理实验室。”李教授的声音洪亮,在空旷高大的实验室内带着回音,“这里很多设备,都是我们响应国家号召,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搞出来的!虽然条件艰苦,但同志们干劲十足!”
     他首先带大家参观的是一台体积庞大、布满各种阀门、压力表和铜质管道的真空系统。核心是一个锃亮的不锈钢腔体。
     李教授语气中带着自豪:“这是我们自行设计建造的高真空镀膜系统,核心真空腔体是用报废的航空材料车出来的!极限真空度可以达到105托(Torr)量级。
     别看这个数字,凝聚了我们多少心血!通过电子束蒸发和溅射技术,可以在玻璃或者硅片上镀上金属或介质薄膜,用于制造光学元件,比如咱们国家急需的高反射镜、增透膜,还有半导体研究的基础器件……”
     李教授正介绍到国产设备克服困难取得的成就时,一个带着明显疏离感的声音从队伍后方响起,打断了讲解:
     “105托?”赵锐抱着手臂,斜倚在一个工作台边,“李教授,根据《Physics Today》上最新的综述文章,贝尔实验室和西德马普所的同类设备,稳定工作真空度都在109到1010托量级。
     105托的本底压强,对于研究表面物理效应,比如吸附、脱附动力学,或者某些需要超净表面的半导体工艺,干扰噪声是否过于显着?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似乎比想象中更大。”
     他刻意提到了国外期刊的名字和具体数据,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显得格外高深。
     不少同学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
     李教授推了推鼻梁上厚厚的眼镜,脸上的自豪感淡去:
     “赵锐同学的信息很灵

第535章 难言的表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