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武洲三十多个国家全部承诺支持朱徽煣,交换条件涉及各类技术援助与资金支持。
     真正的阻力来自越系十国。这十个由朱高煦的儿子们建立的国家 —— 越齐、越宣、越济、越临、越昌、越川、越东、越任、越丰、越泰,虽名义上属第三级藩国,实则具备与二级国家抗衡的实力。
     其疆域覆盖南煦洲的黄金地带,金刚石、铜矿储量占联邦总量的三成,蔗糖、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出口额常年稳居联邦前十。
     更关键的是,十国通过 “越系关税同盟” 实现了经济一体化:内部商品流通免征关税,对外采取统一税率,还建立了联合货币储备体系,货币汇率与越国银元挂钩。这种紧密协作使其在联邦贸易体系中拥有独立话语权。
     越系十国的抵触情绪源于多重考量。从资格上看,越齐国君主朱瞻圻、越宣国君主朱瞻坦均已年过五十,符合联邦总理的参选条件。
     越系内部早有共识,如果能推出本系候选人,可借总理职权推动南煦洲路网建设,将十国的矿产与作物更高效地运往全球市场。从利益上看,越系十国近年正计划联合开发中部高原的稀土资源,需联邦层面的政策倾斜。
     而六大国支持的朱徽煣,其 “虚君制” 背景让越系担忧其会延续岷国的保守风格,难以满足资源开发的激进需求。
     越齐国外交大臣在与虞国外交部部长胡一宁会面时直言:“十国每年向联邦缴纳的矿产税超过二百万两,却从未在联邦决策中获得对等话语权。
     如果此次仍由六大国主导选举,我们将重新评估关税同盟对联邦的义务。” 这种表态并非虚言,越系十国控制着联邦大部分的黄金和金刚石供应,一旦缩减出口,虞国、越国的金融行业和制造业将直接受损。
     六大国的外交团队迅速调整策略。在宁国都城召开的协调会上,各国达成共识:需向越系十国让渡部分实质利益,而非仅靠形式承诺。
     胡一宁提出的方案获得一致认可:以 “南煦洲发展授权” 换取支持,核心是允许越系十国向北扩张至煦洲中部,并将联邦在该区域的矿产勘探权独家授予越系联合成立的 “南煦开发公司”。
     为增强说服力,六大国同步承诺三项配套措施:其一,联邦技术共享基金向越系十国倾斜,三年内优先审批其提交的稀土冶炼技术研发项目,研发成功后越系可保留 40% 的专利收益。
     其二,越国将其淘汰的第二代蒸汽机车生产线转让给越系,协助其建立本土机车制造能力;其三,明国开放纺织业市场,允许越系的棉纱免税进入明国,为期五年。
     和越齐国的谈判持续了十一天。越系十国组成联合谈判团,由越齐国君主朱瞻圻亲自主持,逐条审核六大国的提案。
     争议焦点集中在 “扩张边界” 的划定,越系要求以中部高原的分水岭为界,而六大国坚持以现有实际控制线向北延伸二百里为限。最终妥协方案将边界划定在分水岭以南三十里,同时约定 “五年后可根据开发进度重新磋商”。
    喜欢。
  

第291章 外交斡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