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四十五章 官渡一战,风雨暂歇[1/2页]

全息之幻想 笔下的世界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关于孙策之死一事被邵晓瑜如何安排,先暂且放在一旁,现在先说明下天下大势好了;而要说明这事,就得先将这时的十三州分别在谁的掌控中开始说起。
     凉州,乃是韩遂割据之地,虽然曹操曾多次派兵攻打,可是在西凉铁骑‘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的防卫下,曹操的攻势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还折兵损将了不少。
     在北有袁绍、南有孙策的情况下,先将凉州放在一旁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而青州、冀州、幽州这三州,此刻则是袁绍所占领的。
     说起来,在真正历史上,袁绍这时应该还有并州才是,可谁让天谴军过于霸道了呢?
     NPC军队是很能打没错,但再怎么能打,NPC都是要吃饭的。
     在所有山头都连成一片的情况下,袁绍军队根本不可能有补给线可言。
     打了一次,因着粮车被劫而失败没反应过来是情由可原,但两次、三次都因此而失败后,再迟钝也该反应过来了吧?送兵也不是这么送的。
     一开始,知道并州被‘山匪控制后,袁绍手下许多的谋臣都建言,打下此处好增进民间威望,而且袁绍也很认可这建议。
     然而,山匪的武力有点超标这点,却让他最后不得不忍痛做出放弃并州的决定。
     ──先攻山再打城这是个很不错的想法,然而粮草依旧是他们越不过的问题。
     即使一开始,比较猛的NPC军团能连续攻营拔寨,可过了几日没有补给后,袁绍大军仍旧只能选择撤退。
     以天谴军在并州多年的筹谋,袁绍大军内怎么可能有人比他们更加熟悉地形?
     穷寇莫追的上一句是啥?是逢林莫入。
     人家山匪(意指玩家)摆明了就是要靠着地利来要跟你耗到底,袁绍除了放弃又能怎样?要知道,南方还有曹操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腹大患在呢!
     如若有朝一日他真能逐鹿中原,那到时再回过头来解决这些山匪也不迟,反正这些山匪也正好阻隔了西凉的军阀、韩遂,让他们轻松不少。
     而荆州、扬州二州,此刻皆已经纳入孙策的版图中了,过程、原因都已经在上面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兖州、司州、豫州、徐州,则在曹操的掌控之中,过程也不再赘述,反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套。
     至于西方的益州刘璋、南方的交州张津……这等偏僻之地,因着离皇城太远,根本没有诸侯会想要碰好不?至少,在现在各方都有强敌环绕的情况下,没人会想理这种鸟不拉屎的鬼地方!
     了解完各州情况,那接下来的部分就比较好说了。
     在这里,为了不让描述过于复杂,只以最后的三大势力、魏蜀吴来做说明。
     首先,先来谈一下目前跟邵晓瑜关系最大的东吴。
     一开始的东吴,其实势力并不怎么大。
     孙坚虽然是一位东汉名将,可是在他公元192年死于追击黄祖残部之时,孙家仍旧只是个世家罢了。
     而若要说起东吴一切的开头,那就得要从江东小霸王、孙策开始说起了。
     孙坚遇难时,身为长子的孙策年纪约莫不过十六、七岁罢了,然而在知晓自己在父亲倒下后,身为长子的他知道,自己该撑起孙家的大梁!
     因此,他便告别家中长幼,一路北上来到自家父亲的原本老板、袁术这儿。
     在投奔之初,袁术跟孙策的相处还算愉快,毕竟孙坚的有勇有谋就摆在那,虎父无犬子嘛!
     可是呢,孙策在袁术麾下还没多久,这段蜜月期很快就结束了。
     而结束的原因,并不是孙策的问题,而是来自于袁术的猜忌……
     如果说,袁术的优柔寡断跟袁绍有的比,那他的多疑恐怕就与曹操相去不远。
     孙策能力越强、袁术就越忌惮他,到后来袁术甚至多次反悔、他原本答应孙策的事!
     而说好的九江不给他就算了,连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庐江都拿走,孙策哪能不气?
     知道这老板不适合自己后,孙策不再犹豫,果断地想了个法子就要脱身而出。
     幸好,当时的袁术还挺要面子的,一个立过大功的良将说要离开,那他哪有亏待的理由?
     要知道,他手底下的其他人都还看着呢!
     三国志、孙策传中写道:‘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翻译蒟蒻:因着孙策拥有校尉的军阶,所以袁术给了他兵马、银财约莫一千左右,十几匹骏马,且对于想跟从他的一百多名门客,也是果断放行)
     说的,就是袁术给孙策的‘新手礼包。
     虽然数来数去,都只有千余人的部队而已,可是孙策一点都不嫌弃。
     他坚信,以他的能耐,就算只给他五百人的军士,他也有本事打出一片天来!
     而后面这句:‘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于历阳,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转鬬,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的,便是他后续的发展。
     在孙坚的安排下,受过菁英教育的孙策利用熟读兵书、武力过人这两大优点,用着非常严明的军纪、以德服人的做法,沿着长江一路攻伐。
     很快的,本来只有一千人的部队,在他的威望越来越广的情况下,两千、三千……
     直到孙策跟好同学周瑜重逢时,他手底下已经有了六千多人了!
     本来只有孙策一人之时,他想要统整好一切还有些手忙脚乱,可是现在有了周瑜,一切都再也不是问题了。
     正所谓双贱合璧……咳,错了,是双剑合璧,天下无敌。
     在这支精锐之师所到之处攻无不克的情况下,连本来孙策用来当作借口、跟袁绍借兵的刘繇,见到他的大军就直接弃城而去了呢!
     文有周瑜、武有孙策的情况下,东吴才渐渐的开始打下了后来的基础。
     而在邵晓瑜的这个时间点上,孙策想做的事情,就是进取荆州。
     在皖城这个关口已经打开了的情况下,他们在攻打刘勋之时有两到三条路可选,所以孙策才写信跟邵晓瑜‘商讨。
     噢,这里顺便说下邵晓瑜对于皖城的布局好了。
     本来在这时间点上,皖城应该是被袁术指派的刘勋所统治的,可是因着邵晓瑜存在,袁术后续派人来‘讨逆的部队,全都一个个化成了乔家军的经验包。
     虽然若是不将皖城打下,那他们荆州的防线就会出现缺口,可在这个来多少都是送菜的皖城面前,袁术最终也只能选择妥协,转向邻近皖城的另外两座小城来驻守。
     想当然啦,袁术在兵力最顶尖的时候都没能拿下皖城,那后来又有谁能打破这道防线呢?
     而或许是因为邵晓瑜、或者说乔家一切的军事行动都是只守不攻,导致了那邻近皖城的两座小城,防守也并不算严谨,才有了上述情况发生。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曹魏这块了。
     虽然他们在安邑迎接皇上时,曹操的部队损失的颇为惨重,可是总得来说,他还是顺利的将汉献帝迎到了许都。
     嗯?惨重?
     没错!
     说起来,这整个过程还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恩,至少这误会对邵晓瑜来说是美丽的。
     尽管秦王朝在挟持天子的这一年间,秦顾跟刘协的相处并不算愉快,可是两人也差不多可以说有了师徒之实。在没搞懂到底曹操、袁绍是否是最后那个‘三的时候,曹操这番迎天子的动作,秦王朝自然是奋力抵抗了。
     当然,秦王朝此举自然不仅仅是意气之争而已。
     他们除了多少是有抱持着‘以他们发展了那么久的实力,是否能跟重量级的NPC势力较量的想法外,最重

第四百四十五章 官渡一战,风雨暂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