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章 送行[2/2页]

且隋 玄武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晚宴还要一会儿,于是温璇带着正心儿,和高士廉的夫人、长孙无忌的母亲、丘和的老婆、孙子等人,去了后宅说话。
     高士廉、丘和、杨子灿三人,便一同到高士廉的大书斋里,去品茗聊天。
     高士廉的书斋——文香斋,非常让阿布羡慕。
     格局,环境,设置,大小,真的是独具一格。
     后来阿布想在自己里仁坊大宅里依样再造一个出来,还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什么呢?
     再次到高士廉的府中一感觉,阿布就明白过来了。
     气质!
     文人的书卷气。
     可不要说这书斋建筑,是个死物!
     这地方,总会因为久居其间的人物活动,沾染上一种道不明、说不清、但你却能感觉到的独特气蕴。
     或是味道,或者精神,或是颜色……
     三个人,就坐在当初阿布初来东京时,被高士廉考较的那个文香斋西楼。
     物是,但当初的那些人呢?
     喝着茶,听着侍女的弹琴之声,三人转入正题。
     “子布啊,还没来得及向你道谢啊,多亏这些日子你上下走动,可免了我老头子变成黔首的下场啊!”
     “来,喝茶以谢啦!”
     这老头,真是,就拿些茶水糊弄。
     “高叔,您要是真觉得过意不去,就抓紧在离京上任之前,把答应给我写的长卷完成。”
     “这纸和润笔费,可是早交给您老了。”
     “好啦,你小子就是贪心,我昨天早就写好了,走之前记得带走。”
     “对了,你托我帮你搜寻的智永禅师的《真草千字文》,现在也只是找到十本。“
     “至于人家祖上的《兰亭序》,现在的确是在智永大师的弟子辩才手中。”
     “前几日,我去永欣寺书阁里,也见着了真东西了,可人家死活不乐意给你。”
     “啊?为啥啊?”
     阿布焦急地放下茶杯,问高老头。
     丘和,也感觉奇怪,不就是一副字画嘛,有啥啊?
     呵呵!
     “为啥?小子,那是人家尊师的传家之宝!你以为你是谁?想要就能得到?”
     高士廉好笑地看着这个不务正事的小权贵。
     “那《兰亭序》,可是人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这智永虽入空门,但却是对祖上的家传不肯放弃,练习百年而不辍。”
     “据说智永大成之后,共写下《千字文》八百卷,分送天下名寺宝刹,民间也纷纷来求。”
     “这才让你这臭小子,有了机会得上这是十数本。”
     “而这《兰亭序》,在你们这等豪门大贵眼里,是不算得什么,横竖就是个纸皮。”
     “可在我们这些斯文人眼中,那可是一等一的宝物呢!”
     “我们习练书法,可不得常常临摹研习这些大家的名帖?再说了,《兰亭序》,可是智永禅师留给辩才的念想。”
     “就是他另外两个得意徒弟,智果和虞世南,也没有得到呢!”
     “唉,跟你们两个没法说,这是我们斯文人的命根子!”
     高士廉在解释之余,在话语之间,全是对杨子灿、丘和这些当朝真正权贵的鄙夷。
     当然,能这么说,也是和阿布、丘和两家关系铁、交情深的缘故。
     不然,就是恶言诽谤!
     “什么斯文人?哼,收我们这些人的润笔费,可一点不松手啊!“
     阿布也回了一句。
     “哈哈哈……,谁让你们钱多人傻?我等耍笔墨的,也得吃饭,也得养家糊口!“
     “养家糊口?瞧瞧啊,丘叔叔,这高家的大宅院,这书香斋,那点比不过咱们权贵豪门的气派铺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啊,老高,你就别哭穷了,你们祖上,也是咱们权贵中的顶流!”
     “哈哈哈……”
     ……
     三人不觉大笑。
     这时候,王羲之、王献之、钟繇、索靖、王珣、陆机等人的书法作品,的确是很珍贵。
     但,怎么说呢?
     这珍贵,还真没有像李唐等后世那样,贵到离谱。
     书法、绘画这些东西,受载体和阶层的限制,在李唐以前,还只算是民间的一种消遣和爱好。
     至于收藏,也仅限于一些商贾、文人阶层。
     皇室和士大夫们,并不太对这些金石书画的东西感冒!
     即使广皇帝设立观文殿,但他最主要的收藏,基本上是珍本的书籍。
     书画艺术部分,大多只是为了陈列和展示,并不对其像书籍那般进行系统研究、归类、收藏。
     兴趣不同!
     广皇帝是个偏爱经史文章的人!
     不像现在的粟末地政府,已经将读书和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阿布早就动用自己的搜影人员文化猎手大队,在何虎的带领下开展了近五六年的持续搜集工作。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已经得到了天下大量的书法、绘画、碑刻、浮雕、泥版等文化艺术真迹。
     他们的天下,可不仅仅是大隋。
     所谓天下,那是包括他们所有人能到达、或能触及的地方。
     亚洲,欧洲,美洲,非洲……
     目前,粟末地已经基本上把隋以前,能说得上号、能被史书传说中提及的大家作品,搜集了个遍!
     有书信、法帖、扇面、婚寿中堂、小品……
     甚至,还有寺庙、山野中的,如绢帛、碑刻、壁画、屏风、雕塑、岩画、遗迹、古董……
     反正,能用财物交换的,就买走带走。
     不能的,就设法复制、拓印、“保护”……
     单独书法一项,就其名家的真品、碑刻,现在就囊括前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各个时期。
     特别是临近大隋的朝代,因为时间尚短,还会有许许多多的真迹,流散民间。
     魏晋南北朝里,像王羲之、 王献之 、钟繇、 索靖、 王珣、 陆机等,都算是挺高产的,作品存世挺多。
     所以,他们收集起来,并不算难。
     而那些画家们,如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宗炳等,也是各有收获。
     现在当世的智永、丁道护、欧阳询、虞世南、高士廉等,更是容易。
     反而是汉代的一些书画作品,比较难寻。
     像画家赵歧、刘褒、蔡鱼、张衡、刘旦、杨鲁等,书法家蔡邕、杜度、崔瑗、张芝等的作品,存世量已经不太多了。
     即使有,好多也已经毁坏不堪!
     这让阿布等人看了,痛惜不已。
     为此,他们已经花了非常大的代价和精力,对这些搜集来的书画金石文物,进行了抢救性保护。
     那些江湖上顶级的文物修复高手,亦被粟末地人一扫而空。
    喜欢。
  

第35章 送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