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章 种草[2/2页]

且隋 玄武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风头,去抢先回答皇帝的这个问题。
     如果那样做了,不仅是不懂规矩,而且算是公然挑衅权威!
     兵部,是个屁!
     兵部左侍郎,算个什么东西?
     杨子灿让大家真正在乎的身份,就是卫王爵和骁果卫大将军职!
     坦率说,大隋的兵部,相比其他吏、民、礼、刑、工五部,算是一个最没存在感的部。
     这,是大隋的兵事结构、以及行政权力的上层设计决定的。
     大隋的兵,亦兵亦农;大隋的郡官,亦武亦文;大隋的将军,军政混兼。
     最主要的,是大隋的军队管理,在战时和平时完全是两套制度和班子。
     和平时期,来自全国各地府兵组成的军队是皇帝御卫,入城内、城外大营行番。
     大营中,自有相关的军官和机构,对其进行训练、调动和管理。
     至于地方上的府兵,则由当地的郡守、刺史等,直接管辖。
     战争时期,皇帝将亲自主持对所有府兵的调配。
     根据其所属,重新认命具体的统军大将和僚属、军将。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各个大将军、将军才有具体的领军之权。
     所以,兵部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帝国军队管理机构,而更像是个军事性幕僚、秘书等的综合附属机构。
     它既无直接调动军府的权力,也没有直接任命中高级军将的权力。
     有的,只是军械、粮草、军籍、考核、下级军官任免(还得重点听从个各方大佬,比如广皇帝、各卫府大将军的)、职方、考功、计划、文书等工作。
     这一点上说,它就是个过水衙门!
     对了,也不能说没一点兵事话语权!
     自从骁果卫被杨子灿正式编练成军,兵部终于有了对一支军事力量较为完整的管理和支持权力。
     为何?
     这得从骁果卫的军人来源、装备支持、后勤保障、粮饷供给等方面说起。
     骁果,全是招募而来的全脱产性质的职业兵种,是需要由国家全面供养和保障的军队。
     骁果卫,也是目前整个大隋唯一一支,需要依靠兵部全方位支撑的新型部队!
     传统的府兵,是怎样一种性质的兵种呢?
     首先,在文帝对府兵制度改革后,府兵不再是职业军人。
     府兵制和均田制结合起来,“垦田籍帐,一与民同”。
     府兵非征召服役之时,在家务农,与普通农民没什么区别。
     但一到役期或出征,府兵所用的轻武器、普通装具、衣服粮食,甚至是战马,皆需自备。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也决定了所谓府兵,也不是寻常人家子弟能当,一般都是有点家产、有点地位的富农子弟。
     在这个时代,府兵是一个地位很高的社会存在,某些中高等级的职位都需要特定的社会背景,才可以担任。
     这也是为什么杨子灿当初编练骁果卫,有些看好的军将并不愿意加入进来的根本原因。
     无他,唯地位和利益尔!
     府兵有勋田、勋官,可免除好多租庸调。
     骁果呢?
     最多是钱财和虚勋!
     最实在的土地和赋税好处,至少目前还没在公文上显现出来。
     那么,政府给府兵们提供什么呢?
     甲、槊、戈、弩等重特武器,是由官府提供的。
     当然,如果是一个骑兵,因为某种原因实在找不到战马,官府也会供给。
     所以,府兵对于国家的直接财政负担,最小,且忠诚性也最高。
     但想比骁果而言,府兵的战斗力整体偏低。
     如果想真正拥有一直战力强悍、装备精良、指哪打哪的战略性部队,还是募兵性质的骁果卫最为合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还是那句话,骁果卫最贵。
     因为他们所有的物质需要,全得由国家财政来全力支撑!
     最好,也最贵!
     可广皇帝,就需要这样一支部队。
     他,不差钱!
     兵部,就是他这支部队的后勤保障部和直属代管机构。
     而杨子灿,也就是替他掌管这支战略部队的那个人!
     “启禀陛下,黜陟讨捕大使张果、左武卫将军周德迈,自去年始,与匪首翟让等前后激战二十余次,无一败绩。”
     “现已将其团团围堵,压缩在滑州东南部的河网地带,其势日蹙!”
     “如今,主要的匪首,有除翟让、单雄信、徐世积、王伯当等外,流贼李密亦是刚从今春,窃入滑州瓦岗匪巢!”
     宇文述躬身说完,便后退一步,进入班中。
     苏威,做为尚书省的实际老大、政事堂的核心人物,退无可退,只能低声接过话头禀告。
     “朝廷,已经多次派特使,前往张周军中,犒军抚慰。“
     “特使观之上报曰,其军士气尚可,军心可用。”
     “去年至今,已经反正和招安误入贼寇者,二万八千人。”
     “连同当地流民,按照其意愿和当地州府实情,均已妥当安置。”
     “去岁,共徙河南流民五万三千人,辽东两万,河西两万,岭南一万三千人众。”
     “因流民骤减,瓦岗匪兵源缺少,实力大减。”
     “现在张周剿匪的之忧,一是师老兵疲,部队需要轮换和休整;二是河网地带的攻占之法,尚需思虑巧妙!”
     “政事堂之见,今岁继续行各地剿匪之旧策,稳步推进,逐步压缩,致其困窘,直至崩溃消散。”
     “另,可大推流民实边之策!”
     “只是辽东、河西、岭南之地,日渐人多,物资困顿,非长久之计。故,北地定襄、马邑等郡,也可移民充之!”
     说完,躬身而退。
     广皇帝没有发表任何看法,面无表情。
     “子布,你说说!”
     阿布一听广皇帝点了自己的名,忙碎步出班,走到庭中,深施一礼,道:
     “陛下,臣之所欲言,两位老大人已经大都说之,臣只想说些题外之语。”
     他顿了顿, 站直身体,朗声说道。
     “今天下悍匪,最主要乃河南翟让、山东窦建德、江淮杜伏威者,其兵恶势大,非一时之可败。”
     “从去岁至今而观之,各地匪众有归流之势,因此除河南瓦岗外,山东窦建德兵数增加较为明显!”
     “自王世充部调离江淮,入山东和薛世雄部合兵,共击窦建德匪,成绩斐然。”
     “然去岁,王世充私率其部脱离山东剿匪锋线北上,致使窦匪于其豁口突出流窜。”
     “前期辛苦,付之流水!”
     “薛世雄余部,为堵其口,多有损失。”
     “今,窦建德部,合高士达、孙安祖、张金称等,盘踞高鸡泊,聚贼众近十数万!”
     “山东形势,有糜烂之势!”
     “另,江淮剿匪总制张镇周报,因王世充离开江南之前,剿匪手段酷烈,多行坑杀、诱杀等违信失道之举。”
     “此,招致江淮之匪抵抗之志坚决,招抚之策难行!”
    喜欢。
  

第3章 种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