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章 谣谶[1/2页]

且隋 玄武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阿布一惊。
     不由得瞬间从思念中惊醒,沉声问道:
     “哪儿来的?”
     正心儿吓得一哆嗦,嘴一撇,就要哭出来。
     “憋住,告诉爹爹,这儿歌从哪里来的?”
     “怎么了?你这一惊一乍的?看把孩子吓的!”
     温璇有点生气,一把就把吓得呆住的正心儿抱回怀中,看着阿布的变得严肃的嘴脸。
     “璇儿,我问你,这儿歌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谁教的?”
     “有啥问题吗?你这么严肃?现在大街小巷,都有好多孩子在唱啊!”
     “前几天,我带正心儿去北市逛,就听好多花子、小孩儿,都在那儿跳啊,唱的。不想正心儿听了两遍,就学会了!”
     “啊?现在都这么严重?”
     阿布大吃一惊,立马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内外候府的工作,这是懈怠了。
     这样的儿歌,竟然没人发觉有异常,而且也不上报?
     是觉得没什么呢,还是有人故意按住不报?
     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儿歌童谣?
     到底是说,利用花子和儿童,肆意散布这一类似预言性质的政治谣谶蛊惑人心?
     难道,真的认为这大隋无人,没有个能看清楚这编造谣谶背后动机的人?
     ……
     阿布从杂物间,给正心儿找了一件原准备在他生日的时候亲手制作的弹弓玩具,让他到自己的游戏室里玩。
     被精致的小礼物吸引的正心儿,立马破涕为笑,愉快地拿着弹弓子跑进游戏室,就要去找爹爹做好的土弹子玩。
     “哥哥可立儿和姐姐佩瑗儿各有这样一件鹿筋的弹弓子,可威武了。”
     “今天,终于也有自己的一件武器了啊!”
     正心儿压抑着心中的激动,踮起脚在爹爹的脸颊上香了一口,说:
     “谢谢爹爹!”
     然后,又回过头来,搂住阿妈的脖子,啄了一下,就跑远了。
     “璇儿,听我说,这些儿歌有问题,别问为什么。”
     “你明天开始,好好把咱们几处宅子里有家口的,都清一清。”
     “只一条,问清楚这儿歌从何而来,跟谁学的。然后如果都是外边来的,就严禁大人小孩传唱这些歌谣。”
     “如果,”
     阿布盯着温璇一下子变得有些紧张的眼神,一字一顿地说道:
     “如果咱们家里的人,有人参与编造,或者跟了什么人主动去传这些话,抓紧送走,一个不留。”
     “记住,悄悄地,彻底的,一个不留!”
     “我感觉,这大隋又得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的内斗!”
     “啊——”
     温璇吓得惊叫一声,连忙用手堵住嘴巴。
     “这些话,比直接造反更可怕,更邪恶!”
     阿布指指天,指指地,点点头。
     温璇的脸色,变得有些煞白。
     白鹭寺的动作,非常之快!
     侦骑四出,所有的密探开始进入偏街里巷。
     刚开始,他们并没有随意抓人,而是找线索、找传播谣谶的节点。
     然后,这许许多多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汇入白鹭寺……
     裴矩看着内候官府递上来的奏疏,心里忐忑,脸色发白。
     流行在大江南北的谣谶已经相当广泛,主要的童谣只有两首。
     一首叫《桃李子》,八十八字。
     “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东海。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桃李子,洪水绕杨山……李花结果自然成。”
     另一首叫《江水何泛泛》。
     “江水何泛泛,杨柳何青青。人今正好乐,已复戍彭城。”
     前一首,遍及中原大地、长江南北;后一首,则主要流行在江东一带。
     这谣谶的意思,就看在意的人怎么看。
     将它当做普通的歌谣也可,把它当做政治含义浓厚的预言也可,反正现在江湖上游荡的术士、相师,有的是办法把他说通。
     作为大隋最高的特务头子,其他的事情他可以隐瞒不报,但这件事却是不能不报。
     主要是现在杨子灿的角色太他妈要命了。
     以前把他权当一个宗室的外生子就行,官小、权小、影响力小,但现在呢?
     谁能说清楚他什么时候就偷偷给皇帝、皇后,后者那些个皇子、皇女、皇孙们说一嘴,而自己隐瞒不报,那就很不好了!
     “卫王殿下,依您看这事咱们是报还是……?”
     裴矩年纪大、也很鸡贼,想让杨子灿拿主意。
     “裴叔叔,这事您老决定吧,咱们这白鹭寺的事儿,无论什么时候,都得您做主!”
     阿布客气但巧妙地把决定权推远了。
     下面的杀虎、杀波若俱都点头。
     那个神秘的无面还是不在,但大家的意思以及态度很明确,这种事情报肯定得报。
     但具体怎么报,全得由黄门侍郎裴矩做主。
     黄门侍郎,可不就是干这个活的?
     底下人,都算是具体干活的,做不得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可是白鹭寺一惯的家规,没商量。
     裴矩点点头,心中有些无奈。
     的确,在这种事情上询问下属的意见,有点不合白鹭寺的行事原则。
     他就是那个,唯一能做决定的人。
     只要在白鹭寺中,哪怕就是卫王杨子灿,他都得听裴矩自己的意思。
     他沉吟片刻,喃喃说道:
     “咱们这么报上去了,可不得又死很多无辜的人?”
     “即使秘密抓住的那些和尚、尼姑、术士、相师,又能怎样?”
     “他们,也都不过是个传讯的人,那个所谓梦中的白衣神女,怎么去抓?”
     “都说梦中见过真身,但让其描画形貌,却是各有不同。”
     “现在这能证明一点的,这罪魁祸首,当是一女子!”
     “可……神鬼之事,最是难消啊!”
     裴矩满脸愁容,下面众人也心有戚戚焉。
     白鹭寺的人,最不怕抓人、审人、杀人,最怕的却是找人。
     虽然,他们是找人最专业的那群人!
     真人,真相?
     在他们眼中,根本没有真人、真相!
     所有能找到的、验证的,很有可能就是一个烟幕迷障,是一个金蝉脱壳,是一个刻意留给你的假身假象!
     间谍,怀疑一切,又相信一切!
     因为,真与假,有时候都只是一种手段和策略。
     你想让它真,他就是真;你想让它假,它就是再真也是假的。
     裴矩,并不想多杀人。
     现在流行的这些童谣谶语,其实也并非刚刚泛起。
     早在前些年,就流行过。
     最早的,就是那首一共两句便导致李穆家族覆灭的着名童谣。
     “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
 

第1章 谣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