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1章 净土寺的小沙弥[1/2页]

且隋 玄武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阿布将孩子们交给自家的女人,上前施礼。
     慧贤法师和营州梵幢寺的大知客僧慧明法师,是同门师兄弟。
     阿布曾经替他们转接过禅信佛书。
     所以,彼此当然是认识的。
     “慧贤法师,别来无恙?”
     阿布双手合十,向慧贤法师问好。
     “阿弥陀佛!感恩佛祖,甚好。杨施主,多日不见,这是发福了?”
     慧贤法师也合手答道。
     阿布的确最近有点发福。
     自从母亲妻儿来齐之后,心情舒畅,这吃得也就多了,加上公事繁忙锻炼的也就少了。
     这脸和肚子,就变得有些圆润。
     “托佛祖的保佑,我最近的确是心宽体胖了,哈哈!”
     “杨施主,众位善信,请!”
     慧贤邀请众人入内。
     边走,边向阿布说道:
     “寺主正在禅房接待郑大人,请杨施主理完佛事,去方丈一叙。”
     “哦,郑大人?”
     “是大理寺卿郑善果大人!”
     “哦,好,都是老熟人,那请法师先带我们拜佛。另外,家母和众亲眷还要添些香火。”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杨施主请!”
     阿布一家,便被带到大殿进行参佛礼拜之事。
     拜完佛,烧完香,以王蔻为代表的的女眷,也将大把的财物钱币供上。
     阿布家的香火钱,其数量之巨,让那位副寺主心中倍感吃惊。
     等明白来人是谁之后,心中释然。
     果然是大隋有名的“生财童子”啊!
     净土寺,寺庙不大,但历史很久,其中的佛宝和典藏非常丰富。
     因为阿布要去见寺主释本法师和郑善果,于是便听了阿妈王蔻的意见,请副寺主安排她们去上客堂休息一会,然后再去多宝阁和藏经阁,观赏佛宝、翻研藏经。
     至于佩瑗儿和可立儿,则由娥渡丽带着,在一众护卫保护之下,到寺庙各处去玩耍。
     慧贤法师带着阿布,来到位于净土寺一处偏僻雅静所在。
     那儿,便是寺主释本大法师的方丈室。
     “大法师,阿弥陀佛!”
     “郑伯伯,小侄见礼!”
     阿布对方丈室门口相迎的两位老人施礼问候。
     释本法师笑脸相迎,道了一声法号。
     而郑善果,则一把拉住阿布的手,如沐春风。
     “贤侄,快进来,里面说话。”
     三个人进入到方丈室,都在蒲团上坐下,一个眉清目秀的小沙弥献上茶。
     “师傅,两位施主,请用茶!”
     小沙弥跪下身,将茶盘放在榻席上,一一递给众人一杯茶。
     然后起身后退几步,坐在门口侍候。
     阿布见这小沙弥生得好。
     唇红齿白,目带微笑,满脸谦和,颇具灵气和法相,不由赞道:
     “净土寺佛法昌盛,人杰地灵,这小法师也法相端严,真是后继有人啊!”
     “阿弥陀佛。杨大人过奖,本寺还算勤修佛理,昌达释门。不过,这小沙弥才十三岁,还没有度僧呢!”
     “哦?这却是为何?”
     阿布见那小沙弥剃发染衣,与其僧人并无不同,于是心中诧异。
     这脸上,自然就表露出来。
     “贤侄,你读书甚多,但估计对佛门的剃度之道并不清晰。今天,正好让释本大师为你讲解一番!”
     郑善果笑眯眯地说道。
     老郑之所以这么亲切,也是有缘故的。
     他家老儿子郑俨,不是随那杨玄感造反了么?
     不过这小子机灵,看事向不对,就在弘农城之战前,约上几个好友跑了。
     但这跑了,罪名却是有的。
     虽然不死,但丢职、入罪、流放是少不了的。
     郑善果虽然是有名的清廉刚直之人,官声也好,但对于舔犊之情也是很难隔绝。
     他不好意思求人。
     却是老郑的好友高士廉,私下里找到阿布,让他从中转圜解脱。
     阿布对郑善果的官风和为人,是高度认可的。
     于是,马上找到杨侑和难辛,炮制出一套关于官方派出卧底的情节上报给广皇帝。
     这么操作下来,郑俨不仅没事,还升了官,年前被派往辽东新城担任县令去了。
     老郑知道杨子灿在其中的作用,因此非常感激。
     知道这一家子,最不喜欢别人送什么大礼,人家也不缺,所以只好将这份恩情记在心中。
     这不,今天见了,自然是热情有加。
     “来,两位施主,请用茶。”
     释本法师听了,端起茶杯请二人品。
     接着,听见他说道。
     “阿弥陀佛。”
     “沙弥者,梵语也。汉家意思乃勤策男。”
     “一义为当勤受比丘的策励;二义为息慈,即息恶行慈。求寂、息慈、勤策,止恶行慈,觅求圆寂者也。”
     “寺中沙弥,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七岁以上而未满二十岁时男也!”
     “若过七十,则不得受具足戒,只能受沙弥戒,做沙弥,不能正为比丘。”
     释本法师知道阿布对佛经研究不深,所以说得颇为通俗易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阿布安静听着,连连点头。
     这时,见释本收住话题,郑善果担心阿布还是不明白,于是补充道:
     “《摩诃僧只律》、《四分律行事钞》中,以年龄分沙弥(尼)为三。”
     “一为驱乌沙弥(尼),年七至十三,具守护谷麦,驱谷场乌鸟之力。二为应法沙弥(尼),年十四至十九,可堪役,与法相应,五年中受师调练可入比丘(尼)位。”
     “三为名字沙弥(尼),年过二十,未受具足戒,仍为沙弥(尼)者。”
     他喝了一口温茶,接着说道:
     “不论何种沙弥(尼),必受持十戒,方能正称沙弥(尼)。”
     “噢,原来如此呀!”
     阿布直起身来,深施一礼,道:
     “多谢大法师、郑伯伯,为小子解惑,长见识了!”
     这时,门口候着的小沙弥,又缓步上来,跪下身来为三人倒茶。
     “小兄弟,哦,不对,小沙弥,你叫什么名字?”
     阿布不由好奇地对这个十多岁的小和尚问道。
     如果在粟末地,像这么大的孩子,正是在学校接受严格教育的时候。
     但在大隋,似乎好多人现在越来越多地进入寺庙,成为一名不用理会俗事烦愁的出家人。
     不用担心兵役,不用担心赋税,不用担心因灾荒遭受的饥饿和流离。
     小沙弥看释本法师点头许可

第271章 净土寺的小沙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