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正义性”,产生了巨大的动摇。
     夜色如墨,将山峦和村庄都吞噬在一片寂静之中。刘志辉的营帐里,一盏昏黄的油灯摇曳着,将他那张写满困惑与挣扎的脸映照得忽明忽暗。老乡的白日里的斥责,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让他辗转反侧。他反复思考着:“我们真的是错的吗?虎头山上的,真的是匪军吗?
     就在这时,营帐外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一个卫兵低声报告:“营长,外面有个老乡,说有要事相告,关于……关于山里‘匪军的。”
     刘志辉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这仿佛是黑暗中突然出现的一根救命稻草,让他可以暂时摆脱内心的煎熬,回归到他所熟悉的“军人使命”上来。他立刻整理了一下军装,沉声道:“快请他进来。”
     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看起来憨厚老实的汉子被带了进来。他一进门就四下张望,显得鬼鬼祟祟,压低声音对刘志辉说:“长官,我是山那头李家村的,我知道那伙‘匪军的老窝在哪儿!”
     “哦?”刘志辉精神一振,立刻示意他坐下说,“你慢慢讲,具体在什么位置?”
     那“村民”凑近了些,详细说明了虎头山八路军所在的位置。
     这个情报,对于急于立功、同时又想证明自己此行正当性的刘志辉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他心中的疑虑被一种“建功立业”的冲动暂时压倒了。他根本没有去想,一个普通的村民,为何能如此精准地知道八路军的所在位置,又为何会在深夜冒着风险前来报信。他只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好!你带路!”刘志辉当机立断,立刻叫来了三连长,“你立刻带上全连,跟着这位老乡,连夜出击,务必‘匪军一网打尽!记住,要快,要狠!”
     三连长领命,带着一个连的士兵,在那位“村民”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他们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踏入周卫国精心编织的“迷魂阵”。
     这位“村民”,正是周卫国的得力干将,外号“山猫”。他不仅对虎头山的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更擅长模仿和伪装。他的任务,就是将这支国军部队引入周卫国预设的战场。
     接下来的两天,对于三连的士兵来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噩梦。
     “山猫”带着他们在崇山峻岭中兜起了圈子。他时而指着一条看似捷径的羊肠小道,时而又说为了避开“匪军”的哨兵,必须绕远路。山路崎岖难行,士兵们背着沉重的装备,很快就累得气喘吁吁,怨声载道。而更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是,这片山林仿佛活了过来,处处透着诡异。
     第一天下午,走在最后面负责掩护的两挺重机枪和弹药班,突然失去了联系。三连长派人回去寻找,却发现来时的路上空无一人,仿佛那十几号人和沉重的装备就这样凭空蒸发了。一股寒意,从三连长的脊背升起。
     到了晚上,他们安营扎寨,派出的几组哨兵,也像石沉大海,再也没有回来。第二天一早,士兵们只在地上找到了被绑得结结实实、嘴里塞着布团的同伴,而他们的武器却不见了踪影。恐慌,像瘟疫一样在队伍中蔓延。
     而那位带路的“村民”,就在大家人心惶惶之际,趁着一次休息的混乱,也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他就像一个引路的鬼魅,将他们引入深渊后,便悄然退场。
     此时的三连,已经成了没头的苍蝇,在陌生的山林里彻底迷失了方向。他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到了极点。每一个风吹草动,都让他们心惊胆战。
     就在他们筋疲力尽,准备在一块相对平坦的林间空地休息时,四周的树林里,突然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
     “缴枪不杀!”
     “你们被包围了!”
     无数支黑洞洞的枪口从树林、草丛、岩石后冒了出来,将他们团团围住。这些八路军战士仿佛从天而降,动作迅猛,配合默契。三连的士兵们甚至连像样的抵抗都组织不起来,便在一片“不许动”的呵斥声中,乖乖地举起了双手。
     当然,这一切都是周卫国他们的杰作。那支“消失”的重装部队,是被周卫国派出的精干小分队在隘口设伏,不费一枪一弹就缴了械;那些被活捉的哨兵,是“山猫”和另外几名战士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悄无声息地摸掉岗哨后抓走的。而最后的总攻,则是周卫国亲自指挥,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击溃了三连最后的心理防线。
     没过多久,三连剩下的人,包括那位焦头烂额的三连长,全部被活捉。他们被五花大绑,带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山洞里。
     在山洞外,周卫国看着被押解下来的国军士兵,对身边的方胜利说:“通知下去,优待俘虏,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水喝。”
     他知道,这盘棋,才刚刚下到中盘。真正的目标,不是这一个连的士兵,而是还在山下营地中,正焦急等待消息,内心备受煎熬的——他的弟弟,刘志辉。
    喜欢。
  

第72章 刘志辉到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