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8章 缴粮过冬,喜迎新年[2/2页]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洪崖洞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咦,这张大山,不是已经分家另过了吗?”
     “他家的户籍和田亩,可曾重新登记造册了?”
     张有德瞅见官差问起张大山,心里头不晓得为啥,竟然有那么一丝丝幸灾乐祸。
     他连忙陪着笑脸说道:“回禀差爷,这张大山家,是前几个月刚分的户。”
     “他家的丁口和田亩,也都已经报备过县衙户房了。”
     “那好。”鼠须官差点了点头,翻开册子,寻摸到了张大山家的那一页。
     “张大山,户主是你吧?”
     “是,草民张大山。”张大山不卑不亢地应了一声。
     “嗯。”鼠须官差拿起一支有些秃了的毛笔,蘸了点墨。
     “你户下,成丁二人,张大山,年四十。长子张铁牛,年十六。”
     “按律,应缴丁税,每丁一百五十文,共计……三百文整。”
     “名下田产五亩,按劣等旱田则例,应缴秋粮正赋,粟米三斗。”
     “另有杂役、耗羡等,折合粟米……半斗。”
     “总计,丁税三百文,秋粮粟米三斗五升。”
     他把那数目,一字一句地,清清楚楚地念了出来。
     张大山听着,心里头也是一阵不爽。
     三百文钱,三斗五升粟米。
     如果对于刚开始手头没有活钱的张家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差不多要让他们这大半年的辛劳,都给搜刮去一小半了。
     好在现在这些都不算什么负担。
     可他也晓得,这皇粮国税,是天经地义,是平头百姓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的。
     除非能像那些个当官的或者有功名的读书人一样,享受那免除赋役的好处。
     他只能强压下心里的那份不甘和无奈。
     恭恭敬敬地应道:“是,草民遵照缴纳。”
     缴纳完钱粮之后,剩下的粮食得好好储备起来。
     其他的冬储活计,自然也不能落下。
     随着天一日日变冷,这取暖的事儿,就成了头等大事。
     张大山又领着儿子们进了青石山。
     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在山脚下转悠了。
     而是往更远、树木也更茂密的地方去。
     寻那些个枯死了的,或者被风刮倒了的粗壮树木。
     爷儿仨轮流挥着那把新买的开山斧,把一棵棵大树放倒、截成段。
     再用牛车或者肩膀,一趟趟地运回家。
     很快,牛棚外的空地上,就堆起了一座小山一样高大、足够烧上一整个冬天的柴火垛。
     山上的套子,虽然不像先前那样,日日都有收获,可也偶尔能套着些野兔、野鸡啥的。
     除了偶尔给家里人打打牙祭。
     大多都被王氏用盐仔仔细细地腌了起来,或者风干成了肉干,留着冬天慢慢吃。
     那些个完整的皮毛,也被张大山和石头仔仔细细地处理、硝制、晾晒。
     准备积攒起来,等下次赵四海的商队来了,换些活钱。
     秋天采挖的最后一批野山药,也被切成了片,晾晒成了山药干,方便存放。
     地窖里头,还储存了一些个耐放的萝卜和白菜。
     甚至,王氏还学着张大山教的法子,用家里那几个大陶缸,腌制了好几缸酸菜和咸菜。
     预备着冬天里头蔬菜短缺的时候,也能换换口味。
     瞅着家里渐渐充裕起来的各种储备。
     粮袋子鼓了,柴火垛高了,肉干也挂起来了,咸菜缸也满了……
     张家人的心里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富足感。
     虽然日子依旧清贫,可至少,这个冬天,他们不用再像去年那样,在又冷又饿里头苦苦熬着了。
     随着这冬储的活计都拾掇得差不多了,这年关,也就越来越近了。
     这是他们分家出来之后,要过的头一个新年。
     这意义,可就大不一样了。
     张大山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也要让这个年,过得像点样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拿出几两碎银子,交给了王氏。
     “孩儿他娘,拿着这点钱,去置办点年货。”
     “扯几尺红布,买点红纸,再称点肉,买点糖果点心啥的。”
     “不用太省。忙活了一年了,也该让娃儿们都高高兴兴的。”
     王氏拿着那钱,眼圈又红了。
     她晓得当家的不容易,这些钱,都是用汗水甚至血水换回来的。
     可她也明白当家的这份心意。
     这个年,对他们这个家来说,太要紧了。
     她仔仔细细地盘算着,领着花儿去镇上赶了最后一次集。
     她们没买那些个金贵的细棉布,而是扯了几尺颜色鲜亮、价钱也实惠的粗红布。
     准备给娃儿们每人做一件过年穿的新罩衣。
     她们买了红纸和一点最便宜的墨。
     回来之后,张大山便拿出他跟着周先生学了小半年、依旧瞅着有些个笨手笨脚的毛笔字。
     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象征着吉祥和指望的春联。
     那字迹,或许还带着几分稚嫩,那对仗,或许也不够工整。
     可那份对往后好日子的期盼和决心,却像是要透出纸背来。
     在娃儿们的眼里,这红彤彤的对联,就是最好看的图画。
     王氏还咬了咬牙,称了二斤带着肥膘的猪肉。
     又买了一些个平日里都舍不得吃的白面和红糖、花生、瓜子。
     准备在年三十晚上,包一顿香喷喷的肉馅饺子,再做点简单的糖果点心,让娃儿们都解解馋。
     娃儿们也都沉浸在马上就要过年的兴奋里头。
     他们帮着娘打扫屋子,擦拭门板。
     用红纸剪出各种各样好看的窗花,贴在墙上。
     虽然简陋,却也给这破牛棚,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气氛。
     就连那空气里头,好像都弥漫着一股子不同寻常的、叫做“年味儿”的气息。
     瞅着这一切,张大山的心里头,充满了感慨。
     去年的这个时候,他们还在老宅里头,瞅人脸色,忍气吞声,过着那寄人篱下、一点尊严都没有的日子。
     可现在呢,虽然住的依旧是破屋,吃的依旧是粗粮。
     可他们有了自个儿的家,有了自个儿的地,有了自个儿的积蓄,有了可以自个儿说了算的权力。
    喜欢。
  

第78章 缴粮过冬,喜迎新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