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4章 曲绕雕梁惊国士,茗香一盏话传承[2/2页]

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逸辰公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这……这是……”他激动得嘴唇都在微微颤抖,“这唱腔,是纯正的昆腔水磨调!你们听,每一个字,都像是被江南的烟雨浸润过一般,糯、软、润、滑,却又在行腔转调之间,带着一股子清冽的筋骨!还有她的念白,是标准的‘中州韵,每一个字的平仄、音韵,都分毫不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身旁的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也听得连连点头,附和道:“不止是唱腔!李老,您听这伴奏!笛子是主奏,清越悠扬,却又不抢戏;弦乐在底下铺陈,营造氛围;尤其是那鼓板,点打得极为精准,每一次敲击,都正好卡在演员眼神、身段转换的那个节点上!这……这不是普通的戏班子能有的水准!这是真正的大师手笔!”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整个听泉轩内,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游客,都沉浸在那如梦似幻的意境中,久久无法自拔。片刻之后,雷鸣般的喝彩与掌声,轰然响起。
     李敬同教授也用力地鼓着掌,脸上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转过头,用一种近乎于“拷问”的、无比急切的目光看着刘楚。
     “刘园长!”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恕我冒昧!敢问台上这位演员,是哪一位昆曲名家的亲传弟子?如此年轻,便有这般炉火纯青的功力,我竟从未在梨园行里听说过!还有这支乐队,配合得天衣无缝,简直是……简直是国家京剧院的水准!您……您究竟是从何处,请来了这等神仙班底?!”
     这个问题一出,所有专家的目光,再次齐刷刷地聚焦在了刘楚的身上。
     是啊,建筑,可以用钱和技术堆出来。
     可这种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苦功,需要天赋与传承的“活着的艺术”,又是如何做到的?
     面对这位戏剧界泰斗的“灵魂拷问”,刘楚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慌乱。
     他知道,这个问题,迟早会来。
     他先是对着李敬同教授,歉意地笑了笑。
     “李老,您这个问题,恐怕要让您失望了。”
     “失望?”
     “是的。”刘楚点了点头,坦然地说道,“因为台上这位演员,以及我们听泉轩所有的戏曲人员,他们,并非出身于任何一个知名的戏曲院团,也并非是哪一位梨园名家的弟子。”
     这番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他们是……”
     刘楚的目光,望向那座此刻正被掌声包围的戏台,眼神变得有些悠远。
     “他们,只是一群,真正热爱这门艺术,却又差点被这个时代所遗忘的‘手艺人罢了。”
     “李老您知道,如今这个时代,愿意静下心来,去听一曲昆腔,品一段京韵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许多小地方的戏曲院团,生存艰难,甚至早已解散。无数有天赋、有功底的年轻演员,为了生计,不得不改行,脱下戏服,放下了他们从小练到大的身段和唱腔。”
     “我们做的,其实很简单。”
     刘楚收回目光,看着李敬同教授,脸上,是与之前解释城墙时,如出一辙的真诚。
     “我们只是,在全国各地,一个一个地,把这些被埋没的‘遗珠,给找了回来。”
     “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业内最顶级的薪酬和福利,让他们再无后顾之忧。我们为他们搭建了这座,或许是全世界最好的戏台,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去唱他们想唱的戏。”
     “我们不给他们下达任何商业演出的指标,也不要求他们去迎合市场。我们只提了一个要求——”
     刘楚顿了顿,一字一句地,清晰地说道:
     “——那就是,用最纯粹、最正宗、最不打折扣的方式,将这门传承了数百年的艺术,原原本本地,呈现在每一位,愿意为它驻足的知音面前。”
     一番话说完,整个八角亭,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李敬同教授呆呆地看着刘楚,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许久之后,这位德高望重、见惯了风雨的老者,眼眶,竟有些微微地,泛红了。
     他缓缓地,对着刘楚,站起身。
     然后,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刘园长……我替那些孩子,也替我们这些守着这门手艺的老家伙们……”
     “谢谢你。”
    喜欢。
  

第464章 曲绕雕梁惊国士,茗香一盏话传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