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9章 伦敦奥运会(八)[2/2页]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喜欢吃肯德基的公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镯在记事本上敲出轻响:“罗脱提到犹太商人支持雕像?大卫·陈的海外党怕是又在背后搞事。”他想起悉尼总部的密报,说海外党正联合美国犹太资本,想在澳大利亚联邦开新银行,“不管怎样,美国撇清关系对我们有利——奥匈、俄国、德国忙着跟美国扯皮,就没人盯着我们在波斯尼亚的橡胶生意了。”
     这时,门外传来喧哗声。共和党候选人塔夫脱的竞选经理冲了进来,手里挥舞着芝加哥的电报:“国务卿先生,不好了!民主党候选人布莱恩在波兰裔社区演讲,说‘科扎克的雕像说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现在波兰裔选民都在喊要支持民主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罗脱的脸瞬间白了。他知道,美国的波兰裔选民有200多万,集中在宾夕法尼亚、伊利诺伊等关键摇摆州,谁争取到他们的选票,谁就能拿下大选。“立刻让科扎克发声明,”他对助理吼道,“就说‘创作灵感来自历史资料,无任何政治意图!再让塔夫脱先生去芝加哥的波兰教堂做礼拜,捐1万美元修祭坛——快!”
     奥匈大使冯·贝希托尔德看着这慌乱的一幕,突然笑了:“原来如此。你们不是怕得罪我们,是怕丢了选票。”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礼服外套,“既然美国政府表了态,奥匈帝国可以‘暂不深究,但科扎克的雕像必须从展厅撤下。另外,我国在波斯尼亚的纺织厂需要美国的棉花,价格得按去年的标准。”
     俄国的罗森大使也跟着站起来,军靴在地上踩出妥协的节奏:“俄国可以不限制小麦进口,但美国得保证,不再允许媒体报道勒拿河的边界纠纷。还有,联合帝国北方党要是再从你们这儿买钢铁,得让我们过目合同——我们不能让他们偷偷扩军。”
     德国的斯特恩堡大使最后表态,他把克虏伯的钢铁样本塞进公文包:“德国接受道歉。但美国的机械出口商得明白,以后想跟克虏伯合作,就得离那些‘搞政治雕塑的人远点。”他走到门口时,突然回头,“对了,告诉科扎克,要是他去德国,我可以介绍他给柏林大教堂雕天使——只要别雕皇帝就行。”
     记者会结束后,罗脱瘫坐在椅子上,看着助理拟好的科扎克道歉声明,上面写着“本人创作纯属艺术表达,无意冒犯任何国家与个人”。窗外,民主党候选人布莱恩的竞选海报贴满了街头,上面印着“支持言论自由”的大字,背景是科扎克雕像的模糊剪影。
     谭杰明走出国务院时,给北方党总部发了封电报:“美国为大选妥协,可趁机与俄国谈钢铁出口,价格比美国高3%。”高明军则给魔都发报:“南方党可联合美国犹太商人,绕过德国中间商,直接把丝绸卖到汉堡。”刘本忠的电报更简单:“南洋联邦橡胶对波斯尼亚出口,提价5%,就说是‘美国事件导致运输成本上涨。”
     伦敦白城体育场的雕塑展厅里,工人正给科扎克的三座雕像套上厚帆布。扬·科扎克站在一旁,看着帆布上被雕像轮廓撑起的形状,突然笑了——他刚收到美国的电报,说民主党候选人布莱恩要给他捐钱建工作室。“他们说这是个人行为,”他对身边的塞尔维亚记者说,“可他们的总统候选人,却把这当成了拉选票的工具。”
     记者递给了他一张美国报纸,头版是塔夫脱在波兰教堂做礼拜的照片,副标题写着“尊重移民文化,维护国际友谊”。科扎克摸了摸雕像底座上自己刻的“真相”二字,低声说:“不管是谁的行为,这些雕像说的事,总有人要听。”
     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竞选集会的欢呼声正此起彼伏。塔夫脱在宾州许诺给波兰裔社区修学校,布莱恩在芝加哥喊着“反对帝国压迫”,而国务院的外交官们还在忙着给各国使馆发解释电报。没人注意到,纽约港的货轮上,联合帝国北方党的钢铁、南方党的丝绸、南洋党的橡胶正混装在一起,朝着不同的方向驶去——就像这场由雕像引发的风波,最终都成了各国算计时的筹码,而那个波兰裔石雕匠的名字,很快就会被淹没在大选的喧嚣里。
    喜欢。
  

第239章 伦敦奥运会(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