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陈少瑾打听下来,春草和薛贵华要等农忙过去,五月底才结婚,
     时间充裕,二人就想着先去一趟陈家老家,寿县马头村。
     自从去年神棍三人组被抓,“破迷信,讲科学”标语写满大街小巷,医院里又有了比仙丹更有效的神药,整个寿县的氛围是好得不得了。
     寿县的氛围是好了,下面的村子如今可不算太平。
     因为上面出了政策,继土改过后,要推行合作社。
     这个问题,结合简沐涵带来的资料,华志明想了许久,也在内部开了几次大会讨论,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要搞。
     合作社,公社化,在另一个时空虽然狼狈退场,但他依然坚持认为,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让资本主义在花国乡村萌芽。
     土改过后,农村生产迅速恢复发展,扎根农村的干部自觉到了这一步,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许多党支部宣布解散,
     这是一种因胜利而产生的骄傲情绪,组织涣散、思想消极、不求进取。
     另外,经过几年的自由发展,地主打倒了,中农却开始萌生,买卖土地的现象增多,形成了新一轮的两极分化,
     若是任由这样下去,或许再过十年,地主渔霸又重新站起来了。
     这是华志明不愿意看到的。
     可若只是限制土地买卖,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人口多的人家吃不饱,人口少的则土地荒废。
     包产到户好吗?
     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合作化好吗?
     也好,资源整合、抗风险能力增强,避免了资本主义在花国农村生根发芽。
     没有好与更好,不过是,选择更符合当下国情的那一个。
     如今农村涣散趋势已经形成,要办合作社,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想要百姓将分得的土地、农具上交集体,他们不能理解。
     陈少瑾和简沐涵到达马头村时,几乎每家每户,全都集中在村口大槐树下,讨论入不入社的问题。
     “入社是好事儿啊,我家指定是要入社的。”
     村里的老满仓笑容满面。
     “那可不是,你家啥情况,铁锹犁耙凑不齐一套,牲口更是没有,入社了,可不就是能免费使了吗!”
     玉花婶子就看不惯他这占便宜的样。
     她家有一头老耕牛,平日里村子里的人来问她家借,好歹得带上一把豆子小米,入了社,这些都没了不说,可别再把她家老牛累出个问题来。
     “书记,俺家就不入了吧。”
     大家吵吵嚷嚷没个定性,一道拒绝的声音突然传来。
     这下四周都安静了。
     合作社虽然是遵守自愿原则,但上级领导干部干得热火朝天,村里大家又大多沾亲带故的,谁都没好意思第一个开口说不入社,
     拒绝第一人出现了,大伙儿的目光顿时都聚集到他的身上。
     是村里的贫困户孙老实。
     “老实,你说说看,心里咋想的?”
     村书记态度十分温和。
     “书记,你也知道,俺家那情况,”
     孙老实低着头,面上十分羞愧,
     “俺婆娘身子不利爽,三天两头生病,娃娃们都小,做不了多少事,”
     “为了治病,为了能喝两口粥,俺把分给俺家的地都抵得差不多了,”
     “一没劳力,二没多少土地,

第241章 合作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