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吴太夫人宴请曹三公子的席面又干净又清雅。到场只有吴太夫人和孙权这母子,还有曹植。
这既如曹植预先所期盼的那样:他根本不会见到镇江老辕的身影;即便见到了,他和袁夫人之间,也会讲究宾主礼仪,讲究男女之别。
但吴太夫人在席面上那番话说得好:
“贤侄为何如此见外?你我两家本为姻亲。我那堂孙女乃是贤侄弟媳;你家两位堂妹,一个嫁与我侄儿孙皎,一个嫁入张纮家,可谓亲上加亲。
“知道贤侄此来江东只想散心,看风景,观人情,我老太婆不忍心打扰。但我们两家却不能如此见外!
“贤侄是公子出身,哪受过什么委屈?在那驿站里住着,吃穿住行可还方便?若是不嫌弃,府里前院还有几间空屋,你和随从搬来住着便是。你若成日无聊,与仲谋去打猎、视察郡县,一样能体察民情;若不喜别人叨扰,在院中读书习字,也尽可随意。”
说起做人情,吴太夫人比儿子孙权还要老道。
吴太夫人能不知道眼前这位世家公子的身份特殊吗?
能不知道这曹三公子历来人前人后,从不掩饰对镇江老辕的欣赏与崇拜吗?
能不知道儿子孙权面临的局势,刘备难缠,曹操强势,孙权与曹操之间关系复杂吗?
但吴太夫人面对曹操这位才华横溢,却终究被放弃做继承人的三儿子曹植,态度那般慈爱,就像婶娘在叮嘱侄儿:“贤侄大老远来我江东一趟,老身这里没什么好东西,却定能保贤侄玩得尽兴、住得舒心……”
吴太夫人这般热情,作为儿子的孙权哪能完全不懂?
孙权清楚,这曹植纵然已是被曹操放弃的继承人,但终究是曹操的亲儿子、亲骨血,曹操心里终究疼惜得紧。
孙权对曹植多一分和颜悦色,简直比亲手将蜜水喂到曹操嘴边,还能让曹操舒心。
于是孙权也打起了官腔:“我这里也正要给三公子下拜帖,邀请公子出城打猎,与我一同视察出海航船的建造。”
孙权和老母亲都是精明人,可曹植还是那般单纯。
母子俩一番客气话下来,曹植已经诚恳得不得了:“自从去年发妻遭难,曹植便心灰意冷,无心世事,不过成日虚度光景而已。
“这几个月走北至南,见到许多不一样的风景,见到那些饱受苦难却仍未放弃生活、仍在追逐美好希望的平常百姓,心中忽有所感。
“我此生此世都将远离朝堂,人生抱负怕是难以再实现,但曹植并非低贱卑劣之人。既然来了江东,为何不敢大大方方拜见孙将军和夫人?
“实在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世人都知道曹植倾慕镇江老辕之才华,孙将军胸怀大度,不以曹植小人觊觎之心加以驱逐;太夫人胸怀慈爱,将曹植视若子侄,亲切对待。但曹植终究怕这世人众口铄金,污了镇江老辕的名声。”
曹植表示他不能住进将军府来,住在秦淮河边的驿站就好。
曹植已经在孙权母子跟前实实在在地交代:他对镇江老辕的崇拜始终未变,之所以小心谨慎,实在是想保护镇
第369章 曹植认孙权之母当义母,千里之外曹操欢不欢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