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貌很登对。”
探子们冒死偷来的信,曹操最后只分享出个做臭豆腐的法子,其余书信都原封不动收在了案头。
“这可是镇江老辕的亲笔游记!” 以曹操的眼光来评价,这也是挺值钱的原稿。
这边,孙权忙完军务,回头翻找案头的家信,却一封都没了。
孙权终于明白遭贼了,一边安排人手日夜加强巡视,排查形迹可疑之人,一边给袁绮绮写回信:“此前你我来往的书信竟被人偷走!真是可惜,可惜。”
至于偷信的人究竟是谁?这些亲笔书信此刻在谁的案头?孙权用脚趾头想也该知道。
这些年交锋下来,曹操对孙权的忌惮与监视,早已到了事无巨细令人发指的地步。
曹操固然认可孙权是个人才、是个对手,心里却始终横着一坨石头,孙权与刘备的联合抗曹。
尽管这些年曹操跟孙权打仗没有占到绝对的便宜,甚至在曹操和孙权打仗的同时,那刘备还找着机会做大做强,曹操仍然选择坚持死磕孙权,连离间计反间计之类的都懒得用!
孙权和刘备已成姻亲关系,孙权帮刘备选了一个温柔和善的妻子,此刻正在荆州大后方帮刘备养儿子。
每当和孙权之间的战事陷入胶着,迟迟没有进展,或是双方互有伤亡的时候,曹操也免不得陷入困惑和无奈,进不得半分,退了又可惜,就如此眼睁睁看着益州局势的变化,更加显得他鞭长莫及。
所以曹操和孙权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很微妙,曾经也有你死我活的凶残较量,也有英雄相惜的敬佩之情,更有这世事无奈造化弄人的无力感。
只不过如今曹操身边,那些谋士们死的死,退的退,随着曹操权力欲望的膨胀,随着曹操和皇帝陛下关系的日渐恶劣,曹操身边的贾诩,程昱等人,还有逐渐冒出头来的司马懿,他们越来越审时度势,不是为了曹操的目的和利益而展现智慧,而是为了自保而启动那机智的大脑。
至于曹操和孙权之间的战争,至于他们俩有没有必要鹬蚌相争,乃至便宜了刘备在蜀地一路高歌,甚至没有人为此发声。
其实程昱曾在当年刘备投靠曹操期间提出过处理建议,认为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建议曹操尽早采取行动,但曹操未采纳。
后来在刘备与孙权联姻之后,和孙权互为羽翼,据长江天险而抵抗曹操,孙权死死守住合肥一线和路口一带,刘备留下关羽和张飞守襄阳,刘备本人则带领一部分兵马前往益州。像这样的动向,作为顶级谋士的曹操智囊团们应该是有所警觉的。
实话说,警觉归警觉,他们或许也和曹操一样,也有深感无力的时候。即便投入大量的兵力部署,也不能保证能够取得胜利。
曹操这一方面对的困局,是孙刘已经结成了联盟。孙权和刘备都是老奸巨猾,老谋深算讲政治的人物。纵然刘备和孙权并不是坚不可摧的联盟,不过秉着是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利益暂且抱团,就因惧怕被他曹操吞并,这两个自认弱势的枭雄才拧成一股绳,成了哽在曹操心头的石头。
曹操所以巴不得在孙权身边安插八双眼睛,甚至动过嫁女儿过去的念头。
喜欢。
第316章 曹操偷看孙权的家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