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沁出冷汗,心脏在胸腔里砰砰直跳。
但最让孙权哭笑不得的,是文末那句突来的表白:“在小袁心中,孙仲谋是这世界上最靓的仔。”
袁绮儿在一通议论说他不行之后,最后总结又说他行了?但议论最精华的是前面部分,分析孙翊的性格,分析大哥孙策的决策、决定以及规划,也有对孙权最中肯的评价。
孙权当然也想听好听话,尤其是袁绮儿说给他的好听话。
但,终于有一次机会让他听到袁绮儿心底的剖白,他正是求之不得。
她说得对,一针见血。当年孙权初掌江东,根基未稳,内忧外患缠身,满心希望三弟孙翊能为自己分忧,才将丹阳这等要地交给孙翊。
可结局,是孙权事前万万没料到的。
孙权何尝不知三弟孙翊与大哥孙策一样,作风勇猛,彪悍豪爽,这些年也培植了些亲信。只是大哥孙策临终将江东六郡托付于孙权,老臣们自然归于孙权麾下,没有转而去辅佐孙翊镇守丹阳的道理。
这悲剧,是性格所致,也是江东当时内忧外患的直接写照。
其实何止孙翊,他孙权这些年,又何尝不是在刀尖上讨生活?孙权所经历的刺杀、埋伏与战争,未必比大哥孙策和三弟孙翊少,不过是孙权履步维艰,侥幸脱身,才活到今日罢。
孙权提笔回信,信纸边缘被指节碾出褶皱,墨迹里凝着未干的沉郁:“小袁笔下的字,可谓锋利,与当年丹阳的血一样触目。”
那笔锋忽然加重,似乎要划破纸背。
“三弟的暴躁个性,我岂会不知?让他去丹阳,原想让他在历练里磨磨性子,在独当一面中学会沉稳,谁料……”
墨迹顿了顿,晕成一小团黑。
“小袁说我事前预料不及,说得对。那年征黄祖,我总想着为父报仇向西进取,没算到背后的人心能毒到这个地步。一失足成千古恨!边鸿的刀,妫览的笑,一直提醒着我这世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些年,我如履薄冰。大哥的死,三弟的死,无时无刻不在警醒我,未来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我作为家中唯一的成年男子,肩上担着的,是何等分量!”
落款处的 “权” 字,最后一笔拖得老长,像道正在努力愈合的伤口。
这或许是孙权和袁绮绮夫妻俩这么多年来,最深刻、最不掩饰的一次探讨。
袁绮绮在数百里外,以笔墨叩问孙权这个政治家内心的情感与权术博弈。而孙权心中那从未向人袒露的角落,有关三弟与大哥的死带来的痛心,那手足受损不可复的惨痛,以及这些突发事件如何给他制造机会,将他推上江东之主的位置,逼他变得更强大 —— 终于被触及。
若孙权多疑而脆弱,此刻怕是早已恼羞成怒;若他感情用事,也难免因这份剖析而受伤。
但孙权更多的,是从正面看待袁绮绮这份洞悉政事的才能,相信袁绮绮对他的感情:“绮儿终究与别人不一样!她不是在指责我!是借古鉴今的笔法。她是因为爱我,担忧我。”
喜欢。
第314章 孙仲谋是这世界上最靓的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