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妥,皇后乃一国之母,为天下女子之表率,宸贵妃性子跳脱,难当大任,还请皇上三思。”
方翰林一跳出来,其他人自然也要跟着附和。
“是,方翰林所言不假,宸贵妃既无闺秀之德,又无管账之才,还不能为皇家延绵子嗣,如何堪当皇后大任,还请皇上三思。”
“还请皇上三思。”
“还请皇上三思。”
整个朝堂之上有一半的人跳出来反对。
大家其实想法都一样,既然自己家也有人在后宫,大家争一争,花落谁家还不一定呢!
本来定好,这个时候陈明泽就应该跳出来高举支持的大旗时。
却被一个叫冯生的小官捷足先登。
陈明泽记得此人,出自如今闻名天下的麓山书院,三年前通过特招考试进入官场,三年时间,政绩卓绝,三年时间从外放做官又调回首都盛京,虽还是个小官,但如今正值青春年华,前途大好,未来可期。
“皇上,臣以为,宸贵妃拥有大才,能胜任皇后。
首先,宸贵妃跟着皇上之时年岁尚轻,但一直做的都是管账统筹之职,从边关再回盛京,这外放之时左右的势力财富积累,少不了宸贵妃的付出,这也证明宸贵妃完全有统账之能。
其次,宸贵妃在国家人才流失严重之时,愿意拿出钱财,投入书院的建设人才培养,证明其远见卓绝,惜才、爱才让我国有才可用,如今的麓山书院的盛名,有一半来自于她。
单凭这两点政绩就足以证明她能堪大任。”
陈明泽丝毫没想到竟然还有人对姜姒持如此坚定的支持态度。
提出的两点,第一点便是回忆当年,虽只说了管账这一个优点,但是也说明姜姒在皇上落难之时姜姒不离不弃,而某些人那时正在备选太子妃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提出麓山书院。
在朝官员,许多年轻的官员都是刚从底下提拔上来,而很多都出自麓山书院,既然承了恩,这个时候再不跳出来支持姜姒,就有点忘本之嫌。
冯生的话音刚落,剩下的一半人都跳出来,公开支持姜姒当皇后。
今日这个场面,萧卓也是没想到,他本来还想让陈明泽带带节奏,看看效果的,没想到姜姒自己有人有人缘基础。
于是,朝会上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皇后之争。
萧卓并未阻止,只是静静地看着。
反对派说:“姜姒无大家闺秀之范。”
赞成派说:“姜姒出身名门,原先就是礼部尚书之女,只不过是家中被奸臣所害,如何算不得大家闺秀,难不成各位大臣是觉得人走茶凉不成。”
两边之人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陈明泽突然灵机一动,站出来打断所有人的话。
“各位大人静一静,我有一言想要问问各位大人。”
陈明泽在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就是萧卓最器重的大臣之一,他说话,自然没人敢插嘴,纷纷都停止了争吵。
“陈大人,下官相信您是公平公正的代表,您请说。”
喜欢。
第410章 皇后之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