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4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里,机七二三班的同学们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毕业分配。这是一个关乎他们未来发展的关键抉择,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去向和命运。
经过学校的安排和分配,十二名同学被派往了偏远贫困的朝阳发电厂。这个地方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对于这些年轻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决心在那里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与此同时,另外二十九名同学则被分派到了与沈阳相邻的抚顺发电厂。相比之下,抚顺发电厂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好。这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似乎是一个更为理想的选择。
无论是前往朝阳发电厂还是抚顺发电厂,每一位同学都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们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旅程。这个毕业分配的决定,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发展,也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时光荏苒,转眼间十年过去了。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分配到朝阳发电厂的同学们竟然都陆陆续续地调离了那里,如今只剩下刘光一个人还在朝阳电厂坚守在岗位上。
当我踏入刘光的家门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有些惊讶。他所居住的房子竟然有整整两间,空间宽敞得让人心情愉悦。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使得整个屋子都显得格外明亮。与我在沈阳的居住环境相比,这里简直好太多了。
然而,就在我为刘光能有这样一个舒适的住所而感到高兴时,一个疑问却在我心头浮现:既然朝阳的居住条件如此不错,为什么还是留不住人呢?
“愿住沈阳小破房,不住朝阳二间房。”这句顺口溜在朝阳发电厂里像一阵风一样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一种
第194章 扎根朝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