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行动后,也纷纷效仿,贴出了自己班级的大字报,表达对学院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一时间,学院的石头主楼前面被各式各样的大字报贴得满满当当,甚至连东西两座教学楼前面也都贴满了。这些大字报成为了同学们表达意见的一个重要平台,大家在这里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
这起事件犹如平静湖面上投入的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学院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迅速做出反应,责令市有关部门竭尽全力为驻吉林市的高校提供充足的大米、白面以及各类副食品。
这一举措犹如春风拂面,使得食堂的伙食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生们的饮食不再单调,营养也更加均衡。
时光荏苒,40多年转瞬即逝。然而,当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其中有一句话让杨光至今记忆犹新:“我们是来学习干四化本领的,不是来吃忆苦饭的!”这句话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当时人们心中的激情,也反映出那个时代年轻人的雄心壮志和对未来的憧憬。
借此机会,杨光还大秀了一把他独特的“杨体字”。那字迹龙飞凤舞,刚劲有力,仿佛每一笔都蕴含着他的才情和个性。真可谓是字如其人,漂亮至极!
回想起那一年,杨光才仅仅 20 岁,正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之时。而如今,岁月如梭,他或许已历经沧桑,但那份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艺术的执着,想必依然如初。
喜欢。
第156章 大字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