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9章 杨荩[1/2页]

我的人生手帐 杨庆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杨荩
     皇姑区民兵文艺汇演后,我被派往学校农场。一九七二年,我作为学生来这里打井;今天,我作为老师来这里参加秋收。没想到的是,竟在土炕边遇见了我一生最敬爱的人。
     到农场的那天晚上,我在炕上躺下准备睡觉时,看见一个老头,也爬上我的炕。“小伙子,新来的?”老头问我。“是的,今天刚到”。“你贵姓”,“我姓杨。”“好啊,咱杨家后继有人了!叫我老杨,别带那个‘师字。”
     次日下田时我才知道,这位老杨竟是沈阳电力学校的首任校长杨荩。走五七道路时离开学校,现在刚从农村回来,就又被派往农场。杨荩1922年生于山东,16岁参加八路军,18岁当过县委书记。我仔细的打量着老杨,只见他布满沟壑的脸被太阳镀成古铜色,棉袄袖口磨得发亮,胸前上衣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我们在齐腰深的稻浪里挥镰时,他总爱给我讲当年的故事:“过草地时,彭老总把自己的马让给伤员,自己拄着木棍走。毛主席那首‘谁敢横刀立马的诗,就是打吴起镇战役后写的。”说到动情处,他会突然直起腰,用镰刀在半空划出弧线:“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苍劲的声音惊起一群麻雀。
     不知为什么,我的身上出现了扁红色的包,一片一片的。每天早晨,我都和对炕的一个小朋友对着挠,越挠越红,刺挠难忍。杨荩过来一看“是臭虫要的,”“您身上有吗?”“没有啊,我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五毒不侵啊!”杨荩乐观的说。很快,我们的炕上打上了药

第39章 杨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