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风中舒展。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以辽人守辽土”的声音,稚嫩却坚定,像极了当年关宁军的军歌,穿透岁月,回荡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
我知道,袁崇焕从未离开。
他就藏在这城砖里,藏在每个记得他的人心里,藏在这片他用性命守护的辽土上,永远,永远。(本卷完)
(史料注脚:袁崇焕冤案于南明永历年间(1647年)正式平反,本文时间线为艺术化处理;宁远城砖现存辽宁省博物馆,“宁”字刻痕确为明末遗存;关宁军“以辽人守辽土”的策略为袁崇焕首创,《守辽方略》残卷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另:本故事中温体仁为艺术化塑造的反派形象,其核心行为与历史原型存在一定差异,特此说明:
1.历史上的温体仁(1573—1639)为明末崇祯朝内阁首辅,以党争手段着称,曾参与构陷袁崇焕案,但其核心动机是通过打击东林党及主战派巩固权力,并无史料记载其“私通后金”“资助后金”或“大规模私藏辽饷。”
2.故事中“通敌密信”“银窖藏饷”“胁迫旧部”等情节,系为强化戏剧冲突与主题表达(凸显袁崇焕冤案的复杂性及忠良之难),将明末党争的残酷性、吏治腐败等问题集中于其一身。
3.历史人物的多面性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需结合《明史?温体仁传》等史料进一步研读。
本创作旨在借历史背景传递“守土护民者不朽”的精神,与真实历史人物的具体行为存在区分)。
喜欢。
第14章 城砖记忠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