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下的人是什么样,她心里比谁都清楚。
     忠心是肯定的,吃苦是不一定的。
     这都要归功于慕容复。
     他御下也很有一套手段。
     这么想着,他就端着小盘走进了简陋的书房。
     看起来是一碗普通的白水,她不明所以,在他笑眯眯的注视下,接来浅尝一口。
     甜滋滋的,是薄荷糖水,热到灼烧的喉管漫出些许凉意。
     “晏晏怎么在书房用饭?不然就能早点喝到这解暑糖水,也好过你在这满头大汗。”
     其实他更想说为什么不和他一起用饭。
     她回来看过令舒就一个人钻进了书房,晚饭也只吩咐流云送进来。
     没有见他,没有和他说话,他总要来探探情况。
     赵景行反手指了指自己周身。
     为了去看文游,她扮成灾民混进城隍庙。
     出来时身上染了一股怪异难耐的恶臭,仿佛咸鱼被腌入内里了一般,味道经久不散。
     就连仆从们靠近她,也直皱眉头。
     用水擦洗不起效,她怕臭到他,所以在书房草草用了晚饭。
     结果他还是进来看她了。
     赵景行猜到他的来意,知道他怕是又会多想,出声解释道:
     “我是怕臭到承之。
     晌午和方县令去城隍庙里走了一遭,身上染了味道,和你一起用饭,只会影响你的食欲。
     本来饭食就不好,再臭到你吃不下饭,我只会心里更难受。”
     慕容复控制不住地扬起嘴角,心里乐开了花。
     任谁被妥帖关照,都得美上三分,更何况是他的意中人。
     他睁着眼睛说瞎话,“晏晏多虑了,我闻不见你说的臭味。”
     赵景行心知肚明,也不戳穿他,有人陪总是好的。
     宅院简陋的书房内,灯火摇曳。
     赵景行蹙眉细读桌案上的真定县山川舆图。
     方县令心细如发,还提前准备了往年引渠灌溉、掘井取水的陈年案卷。
     最先入眼的,就是《真定县宣德元年掘井案卷》。
     上载:“野狐坡井,凿成,泉涌三尺,解四村之渴。
     ......水位日蹙,至宣德五年,竟涸。
     疏浚三丈,得泥浆耳。
     废置,民徙。”
     方县令将此井位置、历史状况和废弃原因誊录在首页,应该是觉得此处最有可能重新取水。
     对照山川舆图,井址应该在真定县城西北外的“野狐坡”和“卧牛岗”附近。
     早清出发,晚上不一定能回得来,只怕要在外头过夜。
     慕容复听见她这个打算,说不出不让她去的理由,但是能说出让自己去的理由。
     此次赈灾,他也领了个北地赈济副使的职位。
     米粮调度、水利勘察、灾民安置,他都有分。
     都领了差使,没有道理让她一人奔波在外,自己在家享福的道理。
     他是个公私分明的人,绝不会因为个人情爱之私,就不顾官家之事。
     慕容复义正言辞说完这些大话,赵景行搜肠刮肚想不出拒绝的由头,无奈点头,答应让他也跟着一起去城外探查水利。
    喜欢。
  

第67章 米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