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建了大棚,索性就把银耳放里面一起种,还省得一起加温费炭。
陶罐彻底冷却后,被搬到了大棚中早就清理出来的空地。
桑榆问谢秋槿借了根细针,消毒完后,拿着银耳和耳根一头钻进棚内。
用针轻轻刮取银耳上的菌丝,快速填入培养基接种穴中。
实在看不清有没有刮到、刮到多少,桑榆选择多来几趟,力求务必将菌丝填进去。
之后用油纸封住罐口,麻绳扎紧,防止虫子钻入。
银耳生长的前期,温度得保持在二十度以上。现在室外温度差不多只有十度出头,得往大棚外盖上草帘升温。
忙活完之后,桑榆又将针给仔细清洗消毒一遍才还回去。
看着从棚中隐约透出的棕色陶罐影子,桑永景好奇地问她:“这就行了?什么时候能长出银耳来?”
“嗯……发芽阶段得十天左右,菌丝生长到能看见子实体得半月,总共加起来差不多一个月能看见有银耳长出来,两个月可以采摘。”
桑榆去闵地录视频的时候,在当地种植银耳的老乡家里体验过一次,大致知道银耳的生长周期。
“这么久?”桑永景还以为最多十天半个月就能看见成效呢,却没想到要这么久。
紧接着他又想到个问题:“那你的冰糖雪梨岂不是做不成了?”
“这不是有朵现成的银耳嘛,做一顿给咱们自家人吃还是够的。”桑榆拍了拍手中那朵晶莹剔透的银耳,满脸笑意。
梨是在买银耳之前就已经买下,退肯定退不掉。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她压根就没指望在野外找到足够的银耳,就想着到时候用梨做点别的吃食或者直接做不加银耳的简易版冰糖雪梨。
对于从没有见过正宗冰糖雪梨的人们来说,她作为开创者就拥有独家解释权。
等以后银耳种出来,她甚至可以说加银耳是专门为富户豪门研究出来的新做法,取个什么白玉雪梨汤的名字,一份卖它个五百文。
昨日买回来的那一大筐梨就放在厨房,其名为沙梨,外形算是结合了白梨和秋子梨的特点,外皮浅褐色,表面光滑。
后世很多梨树品种祖先都是沙梨,比如严州雪梨、灌阳雪梨、咸宁大雪梨等,用它来制作冰糖雪梨正合适。
桑榆买下的这一筐应该仔细挑选过,每一个都有她两个拳头大。
先将银耳清洗干净,撕成小朵后浸泡在清水中。
她按着家里人数挑出七颗梨来,洗净在顶部约三分之一的位置横切,留下切除的部分作盖,用勺挖去内里的果核。
往梨中放入半块饴糖,加入一小把银耳三颗红枣,盖上梨盖,放入深碗中。
碗中加水,但不能加得太多,没过梨身三分之一就可以。
桑榆又往碗上倒扣下一个碗,形成类似于炖盅般的封闭状态。
此时就可以开始往锅中加水烧开,加上竹制支架,中火隔水炖上半个时辰,让梨肉软烂、银耳出胶。
在关火前五分钟加入五六颗枸杞,再焖上一小会儿即可食用。
喜欢。
第二百二十九章 独家解释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