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给莫沉第二天——
     那时她也是这样蹲在灶台前,听王大娘絮叨村里的琐事,心里却揣着对未来的惶恐。
     “发啥愣呢?”王大娘用锅铲敲了敲锅沿,玉米面的碎屑落在围裙上,“饼子要焦了!”
     秦时凝回过神,往灶膛里添了把干柴:“就是觉得……如同做梦。”
     “可不是做梦。”王大娘掀开锅盖,蒸腾的热气里,她的眼睛亮得很,“你看院里的谷种,看莫沉那小子正帮你李大叔修犁,都是真的!”
     院门口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莫沉正蹲在磨盘旁,给靠山村的老犁装上雪国的铁犁头。
     李满仓蹲在旁边递工具,嘴里啧啧称奇:“这铁活做得真地道,比县城铁匠铺的强多了!”
     “雪国的铁匠会淬火,”莫沉擦了擦额头的汗,铁犁头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等开春,我教村里的后生学这手艺,以后咱自己就能打农具。”
     围观的村民听得心热,七嘴八舌地搭话:
     “沉小子这主意好!省得咱买农具跑断腿!”
     “我家二柱有力气,让他跟着学!”
     “凝丫头,雪国还有啥新鲜玩意?都给咱说说!”
     秦时凝刚要开口,就见虎子举着个陶盆跑进来,盆里是刚冒芽的谷种——
     正是张砚儒培育的杂交稻种。
     “秦姐姐,你看!出芽了!比咱村的谷种早冒头两天!”
     孩子们呼啦一下围上去,小手指戳着嫩绿的芽尖,眼里满是好奇。
     秦时凝的异能悄然拂过谷芽,感受到里面蓬勃的生命力,心里踏实了不少——
     这趟雪国之行,最珍贵的不是金银,是这些能让乡亲们吃饱饭的谷种。
     暮色降临时,院子里摆开了流水席。
     乡亲们端来自家的菜:李满仓家的炖鸡汤,王大娘的贴饼子,还有年轻媳妇腌的酸豆角,摆了满满一桌子。
     莫沉打开从雪国带来的酒坛,醇厚的酒香立刻飘了满院。
     “干杯!”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粗瓷碗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酒过三巡,李满仓红着脸拍桌子:“凝丫头,沉小子,咱村以后就靠你们了!我听人说,雪国的织布机比咱的快,能多织不少布?”
     “不止织布机,”秦时凝给王大娘夹了块鸡肉,“还有水车,不用人推就能浇地;还有脱粒机,能省不少力气,等开春,我画图纸,咱照着做!”
     村民们听得眼睛发亮,有人已经开始盘算:“那咱村的荒地就能开出来了!”
     “织的布能卖到县城去!”
     角落里,王二狗端着碗酒,眼神阴沉沉地扫过众人。
     他刚才被王大娘骂得抬不起头,心里憋着股邪火。
     这时见大家都围着秦时凝和莫沉,突然冷笑一声:“说得好听,真有那么好的事?我看啊,是想把咱村的地都变成雪国的吧?”
     这话一出,热闹的院子瞬间安静了。
     他们祖祖辈辈守着靠山村,最怕的就是变天。
     王大娘把筷子往桌上一拍,站起来指着王二狗:“你闭嘴!现在你在这说浑话,良心被狗吃了?”
    喜欢。
  

第102章 到家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