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天。
     青霉素项目正式落成,时樱将保密文件传递给眼前的十个研究员。
     看着这人手,她深叹了口气。
     高校药学停招多年,许多专家劳动下放,人才断层严重。
     能凑齐眼前的研究团队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贺江流被留了下来。
     而这,只是挑战的开始。
     第一个阶段是初筛菌株,这时候培养基就成了难题,国外技术封锁华国,断供了菌株培育所需的培养基原材料。
     时樱白天在实验室昏天暗地,到了晚上就跑到空间里,一边喝灵泉水,一边熬大夜,在资料库中搜寻。
     历史上,华北制药厂用“山芋粉葡萄糖阶梯?料”工艺代替了玉米浆,但会使提炼收率下降8%。
     哈兵制药厂用“麸曲培养液”工艺代替了玉米浆,但会延长发酵时间,导致染菌风险增加。
     所以,这两个技术只能参考着来。
     经过十天的调试,终于让她确定了合适的培养基配方。
     其中最关键的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碳源,还有齿痕元素的补充。
     得出培养基数据当天,一堆研究员嗷嗷大哭,报到厂上时,杨厂长失态的从椅子上跌下来,根本不敢信。
     “你是说她自主研究了,完全能代替国外玉米浆的培养基?”
     研究员连连点头:“是啊,厂长,我们自主研究的培养基,就在含糖量比玉米浆高出2%,完全可以替代国外的培养基了!”
     一听这个,杨厂长差点幸福的晕过去。
     他们这哪是副厂长,这直接是请来了一尊金娃娃。
     国外进口的培养基买不到,高价买到的又太贵,不足以支撑研究需求。
     而国内经过改进代替的培养基又效能太差,这就陷入了一个死胡同。
     培养基差,培养出的菌种差,改良的抗生素效能差。
     一长串的差,简直让人心梗。
     而现在,他们自主研发的培养基已经能完全代替国外!
     这要是其他药厂的厂长知道,估计能羡慕的整晚睡不着觉。
     而且,就这培养基他们就能单开一条生产线,销往全国。
     药厂的指标又是噌噌往上涨。
     时樱对这个成果不是很满意:“要是时间足够,我能把这2%的差距抹平了。”
     杨厂长激动地一拍大腿,嗓门都高了八度:
     “这时间咋不够了,别人研究都是一年两年的,咱也不用这么赶,慢慢来。”
     时樱摇了摇头:“我想在过年前把青霉素弄出来,这个培养基还只是初版,勉强能用。”
     杨厂长呼吸都差点停了,啥,这还只是初版?
     下一秒,过年前,青霉素弄出来?
     这说的是人话吗?
     就他知道的,泸市制药厂从两年前就开始研究抗生素。
     现在都没一点风声传出来,不知道是不是胎死腹中了。
     他委婉提建议:“这时间会不会太赶了?”
     时樱掏出密密麻麻的计划表:“如果严格按照这个计划来,时间来得及,我还腾出了十九天的误差时间。”
     杨厂长愣愣的将计划表展开,旁边研究员们看了几眼就扭过头去,只觉得自己瞎了。
     妈嘞,副厂长疯了吧。
     她把他们当驴使,也不能把自己不当人吧。
     他们已经好几次看见时樱坐在地上,趴在一张小板凳上睡觉,睡起来后就猛猛灌浓茶,跟不要命似的。
     杨厂长一听研究员告状,心疼的不行,马上就给时樱强制放了天

第139章 项目落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