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四十一章 木炭脱色法[2/2页]

汉末第一兵法家 南宫我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心于造纸之事,今日亦不例外。
     因为李孟羲要继续改进技术,没打算大量生产的,李孟羲没计划开始,关羽便不能开始。
     关羽不能支锅煮浆,便拿着做好的那些不多的纸,一张张给压平,把纸压了一遍又一遍,宝贝的不行。
     李孟羲巡营回来后,凑到火边烤了会儿手脚,看着关羽埋头理纸,李孟羲道,“关将军,某又想起一法。”
     关羽闻言立时看来。
     “木炭。”李孟羲指着火堆中的炭,“木炭可脱色,将木浆过一遍,其中杂色当能祛除。”
     这个活性炭漂白方法,不是李孟羲临时想的,是他昨夜就想到的。
     方法出自李孟羲之口,关羽毫不质疑,只是李孟羲说炭能除色,关羽略疑惑。
     之后,李孟羲特意向关羽展示了木炭脱色法。
     端来碗两只,李孟羲一看,碗还不行。
     碗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两只碗是黑陶碗,还挂了釉,黑亮黑亮的,这是不同于一般陶器的高档货。
     恰因为这是高档货,不行,黑碗不适合用来展示木炭漂白。
     李孟羲只好再去寻碗,他寻来了两个普通的陶碗,陶碗乃是橘黄色偏红的陶土的本色。
     矮几上,李孟羲将两只碗左一个右一个放好,然后,左右两只碗,加了同样多的水。
     接着,拿毛笔,左碗点五滴墨,右碗点五滴墨。
     立刻,碗里的水变黑了。
     然后,李孟随意拿出一块木炭,抬起拳头一拳把木炭砸碎,然后把碎炭随手丢到左碗里。
     之后,李孟羲便和关羽静静的看着两只碗。
     没等太久,三五分钟而已,丢了炭的那碗水,水中的墨色神奇的消失了,水变澄澈了。
     两碗水一对比,一碗灰黑,一碗几乎变得清澈,对比很明显。
     李孟羲平静道,“此便为,木炭脱色之法。”
     关羽诧异无比,“此……是何道理?”
     李孟羲挠头思索,“额,此说来话长,还是煮纸浆试试。”
     说是说来话长,实则是李孟羲觉得讲不清楚,故意叉开话题了。
     新一轮造纸开始,此一轮,只测试一个,测试木炭脱色效果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造纸流程关羽去忙碌了,依然是五十只瓮同时煮草木灰溶液,然后蒸发结晶所需的碱。
     关羽负责剁生麻,负责出去召集铁匠烧高炉。
     李孟羲则在思考该怎么用木炭漂白。
     他想到的第一个方法是,直接将木炭丢到纸浆里,泡一会儿,把纸浆里的杂色除去。
     但进一步想了一下,似乎不太好,一者,木炭轻,不会沉,没办法深入纸浆下层对木匠整体脱色,势必需要用棍子把纸浆不停搅拌。
     加了搅拌过程,增加工作量。
     再者,木炭蓬松,搅拌过程中很容易把木炭弄碎,要知,跟草木灰一样,木炭也是黑色的,木炭本身也会给纸增加杂色污染。
     所以,直接把木炭往里丢肯定不行。
     方法再改进,李孟羲想到,可以跟净水器一样,做一个管子,中间塞木炭,然后纸浆顺着管道流过,这样,等于是把木匠过滤了一遍。
     活性炭吸附色素的原理是,炭结构疏松多孔,然后能把细微的颗粒吸附到其中。
     李孟羲想起,活性炭吸附能力有限,用一段时间就得换新的炭,想到这一点,李孟羲觉得如果只做一个过滤装置的话,可能不够。
     可要做多个过滤装置的话,一时半会找不到那么多管道。
     最终,李孟羲想到了一个简单的方法。
     用网,用细密的鱼网,上边放大块的炭,然后将木匠从上边倒下来,滤一遍又一遍。
     滤几遍之后,直接把炭换了,换上的新的炭,然后继续再过滤。
     过滤个十次百次甚至数百次,想必能有效的去除掉木匠中的杂色。
     准备工作花了漫长的时间,到下午之时,关羽煮的纸浆终于开锅了。
     跟前此一样,用过饱和的碱液来沸煮,纸浆煮的非常透。
     接着,开始过滤过程,两人匠人抓着一张网,网上放了上大下大两层的木炭,每一块木炭都选的结实的炭,以避免有碎炭混入纸浆。
     关羽抱着高压锅,小心的对着过滤网把纸浆倒下,“哗啦!”
     黄褐色纸浆顺着锅沿流下,纸浆穿过了滤网,稀沥沥的渗到下边另一个干净的大瓮中。
     此只是开始。
     之后,重复的过滤过程重复了百遍,炭也换了几十遍。
     到最后,李孟羲停止了过滤。
     因为疯狂过滤多达一百遍之后,尴尬的事情发生了,一锅纸浆,滤了一百遍之后,就剩不到三分之一锅了。
     再滤上几遍,估计纸浆的滤完了。
     过滤除色效果好不好还不知道,反正经过了一百遍过滤,纸浆似乎变清澈了好多。
     李孟羲凑到锅边看,他狐疑的捞起一把纸浆来看,他有些怀疑,纸浆不只是变清澈了那么简单,好像还变稀了……
     最后,抄浆做纸,再烘烤,成纸。
     待纸干了,李孟羲和关羽二人迫不及待拿前两日做的白纸来做对比,对比的结果明显,用木炭疯狂过滤百次以后,纸果然又白了一个度。
     关羽看着新纸,喜不自胜。
     李孟羲的眼睛则注意到纸面上一个黑色颗粒,他拿指甲去扣,果然,扣出了一个小炭粒。
     技术流程似乎还是有问题,木炭果然还是不可避免的混到了纸中,不过好在,木炭虽然黑不熘秋的,但是这东西不会晕色,木炭本身,不会产生杂色,黑就黑一一个点儿,不会让整张纸变黑。
     新做成的纸,关羽满意无比,“羲儿,这纸算成了吧?”关羽拿着纸,满眼赞叹。
     李孟羲则是平静的摇了摇头,“还不妥,还得改。”
     “好好!再改,再改!哈哈!”关羽乐的大笑。
     这新出的纸,已是关羽见所未见最白的好纸,然而,李孟羲仍说不行。
     关羽越来越好奇了,若是最好最好的纸,到底能好到何种程度。
     木炭脱色测试完了,虽留有小问题,但测试结果表明,活性炭是能有效祛除木匠里的杂色的。
     但是用活性炭除色,似乎效率不高,效率偏低了点。
     李孟羲便又想起了水洗发,水洗法虽说脱色效果不够强,但操作简单的多。
     对不同的脱色技术,李孟羲有了考量,木炭脱色可以用作高档纸的工艺,水洗法可以生产普通纸。
     至于染色法,暂时测试不了,没有染料,染匠们说得开春之后,去采集黄花栀子篮草等物,然后才能取色染色。
     染料受制于时节。
     木炭脱色法有明显的实用价值,李孟羲又清楚的知道,普通木炭跟活性炭还不一样,木炭虽也能吸附杂物,可吸附能力跟活性炭比起来,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如果说普通木炭用来脱色只算性价比不够高的普通工艺,那活性炭脱色才称的上是高实用性工艺。
     可,真正的活性炭该怎么制作?李孟羲迷茫了,他并不知道了相关技术细节。
     要么,放弃活性炭,不想了,要么,研究一下。
     可,该怎么研究。
     李孟羲更加迷茫了,他一点头绪都没有。
     此时,一张天真可爱的小脸浮现在李孟羲脑海中。
     想了几秒,李孟羲滴咕,“找弟弟去。”
     他准备拉着弟弟,拉着小砖,拉着小砖一个只有三五岁的小朋友研究技术。
    喜欢。
  

第六百四十一章 木炭脱色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