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零七章 聚冰为城(二)[2/2页]

汉末第一兵法家 南宫我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稍有些低了,”刘备看着平平整整的土墙,说道,“再高些好。”
     “可,模具就这么高,一人高的建着好建,再高难的可不是一点半点。”李孟羲在一旁发驳道。
     总的来说,建筑高度跟施工难度成指数相关。
     二人高的建筑建造难度不是比一人高的难两倍,而是难十倍。
     一人高的一堵墙,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人站到地上,伸高手一点一点添土,直接就能垒一个高的土墙。
     可要是垒两人高的一个墙,得用梯子,还得加一个送料的人,负责把装泥的桶给梯子上的人。
     当高到五个人高的时候,送料靠人已经不行了,人举不了那么高,此时得用滑落和吊杆了。
     当高到十个人的时候,连梯子都不够长了,得搭脚手架,得有整套的工具。
     修冻土墙同样如此。
     虽说冻土墙简单的很,一天时间就能起一堵一人多高的城墙,但是想把一人高的墙加高到两人高的高度,就不是一天的工时了,也不是两天的工时了,四天也不行,八天或许也勉强。
     高度朝过了一人高之后,模具得继续往上边挪,可军中现在哪有轻便的模具,模具只是板车而已,把笨重的板车挪到一人高的地方固定住,这个难度一想就不小。
     城高一丈,工增十倍。
     回去路上,众人意见不同,各陈己见。
     刘备还是想把墙再垒高一点,刘备的理由是,墙虽然起来了,但墙还没帐篷顶高,虽说能挡风,但挡不好。
     不用再加高多少,只再加三尺,挡风效果就好的多。
     至于李孟羲所说的工时问题,刘备则说,反正冬日无事,闲着也是闲着,忙活起来暖和一点不也好。
     李孟羲一想,也是。
     墙高三尺,挡风效果就能高一倍,是这样?
     墙的高度跟挡风效果,不是均匀变化的?
     挡风这个名词,何为挡风?
     为目标物遮挡住风而已。
     因而,关键自产量,应该是目标物。
     为鸡鸭挡风,墙高一砖之长,足以完全遮掩住鸡鸭,再高一尺,挡风效果提高一倍,高上三尺,风吹过墙头的湍流也扫不到鸡鸭了。
     一砖再高一尺的高度就足够了,再高用处不大了。
     李孟羲又弄发现了一点知识,既,【墙挡风效果跟墙高的关系】,这一点或可用于建城之时。
     若有朝一日新建一城,若能算好城池面积跟城墙高度跟城中风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则纵是寒风呼啸时节,城中风力锐减,比别人的城宜居太多。
     转眼天黑了。
     众人回到城主府时,有士卒来报,说渔队把鱼送回来了。
     李孟羲这时恍然想起,渔队调出去两三天了吧,终于有鱼送回来了。
     李孟羲立刻去查看鱼获,他倒不是想去吃鱼,而是想看看鱼捕获的量有多大,捕鱼效率如何。
     在淄重队,不用找人问,李孟羲立刻看见了几辆上边插着鱼旗的车辆,一看就是渔队的车。
     过去数了数,几乎五车鱼,四车满的,第五车多半满。
     车上放着许多很大很高的篓子,篓子里边杀好的鱼和鱼杂分开单装着,一眼分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五车鱼,李孟估计,得有一千多斤鱼。
     渔队三四百人,出去捕鱼捕了两三天了,送回来一千多斤鱼,人均一天一人竟然才网到一条斤鱼而已。
     一千多斤鱼看起来很多了,可跟渔队的规模比起来,效率实在可怜,李孟羲不由皱起眉头。
     从捕获量来看,三百人的一支渔队,最多只能再养起六百人。
     一万个渔夫,能养三万人。
     巨鹿一地,所有水域都撒上渔船的话,能否盛的下一万只渔船呢?李孟羲思考起来。
     李孟羲想到了大鹿泽那个巨大无比的湖泊了,单单大鹿泽一个湖,就至少能容纳两千只渔船,再加上巨鹿郡四通八达的各种河流,一万只渔船,不在话下。
     算明白了之后,李孟羲看着装鱼杂的大篓子一个又一个,他很开心,终于有喂鸡鸭的东西了,不用再浪费粮食了。
     城中房屋不够,鱼没地方放,李孟羲索性把鱼带去城主府,搬到城主府正厅放下。
     所幸是冬日了,天冷的很,鱼很好保存。
     夜渐渐深了。
     ——
     巨鹿城外,南门外营地一角,雪屋那里。
     自告奋勇进雪屋睡觉的那个勐士躺在稿席上,被子半盖着,一手枕在头下,一手伸在外面,睁眼看着,雪屋里黑漆漆的,静悄悄的,什么都看不见,什么动静也没有。
     刚进雪屋里那会儿,还有点凉,一个时辰两个时辰后,似乎暖和了一点。
     时间更久,似乎的确更暖和了点。
     可能是天黑了,到瞌睡的时候了,这名躺在雪屋里的勐士开始哈欠连连,困顿起来。
     这人是牢记着李孟羲说的话,记得不能睡着的。
     一个不小心,这人眯瞪了过去,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惊醒过来之后,赶紧揉了揉脸,然后继续在黑暗中瞪大着眼睛瞪着。
     雪屋里实在太安静了,要是睡帐篷里,会有人动,风会呜呜的刮进帐篷,还有人会说话,在雪屋里,什么都听不见,自己打个哈欠吹口气倒是听得一清二楚。
     也不知到了什么时候,睡在雪屋里的人越来越困,哈欠一个接一个,困的不能行。
     不知什么,这人又睡着了……
     ——
     第二日,李孟羲牢记着雪屋的事,天刚蒙蒙的亮,他赶紧穿好衣服出城去。
     进了营地,找到雪屋在的地方,到了雪屋边,李孟羲赶紧把堵住雪屋的木板拿开。
     雪屋里,床铺上睡着的那个人,死了一样一动不动。
     李孟羲心里一惊,卧槽?冻死了?!
     “嗨!活着吗!”李孟羲赶紧叫了一声。
     然后,不用喊了。
     李孟羲听到了轻微的鼾声,这人是睡着了,而且睡的很是安稳。
     人被李孟羲叫起来了,这人迷迷湖湖的,打着哈欠,还没清醒过来。
     “昨晚咋样?”
     “哈~”那人狠狠地打了个哈欠,“嗨,昨个困的不行,我记着交代呢,就怕睡着了,约莫快睡着了,我赶紧起来坐一会儿,谁想,还是睡着了。”
     这人因为不小心睡着了,很是不好意思,以为坏了李孟羲的事情。
     此时,李孟羲注意到这家伙睡觉的时候,似乎手搭在被子上的。
     嗯?这家伙不怕冷?
     隐约觉得奇怪,李孟羲钻进了雪屋中。
     进了雪屋中的刹那,李孟羲立刻感觉到,雪屋里的温度相比外面,勐地一热?
     “嗯?这屋里咋这么热?又热又闷?”李孟羲皱眉自语。
     “想起来了,是二氧化碳……”
    喜欢。
  

第六百零七章 聚冰为城(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