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八十三章 旗杆柄部的学问(一)[2/2页]

汉末第一兵法家 南宫我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按一般思路来想,平和尖是对立的两种形容词。
     而实际情况,木杆底部真的能做成即平又尖的形状。
     李孟羲联想到了图钉。图钉有一个很大的钉帽,钉帽中间,是一根很细的小小的钉尖。
     木杆底部也可以做成这样的,先把木杆底部锯平,然后用凿子,在底部凿去一层,凿到中间的时候,把中间的一小点儿留出来,并且削尖,这样,木杆底部就做到又尖又平了,就像一个超大号的图钉。
     木架的重量不轻,木杆往地上放的时候,上边重量压着,底部的小小的一根木刺就在重力作用下,完全钉进了泥土里。
     这样,等于给平底木杆,即等于是加了一个抓地的齿,木杆还能平立在地面上,真正做到了完美的综合了两种不同形状的木杆的优点。
     现在只剩一个问题了,而这个问题,李孟羲解决不了,那就是木杆底部只留了一根小木刺,这根木刺多长才最合适?
     木刺长了,不能完全刺进泥土了,木杆被支起,还是重心向一边偏。
     而要是木刺太细太小,一是起不到抓地的作用,二是小木刺很快就会折断或者磨损掉。
     磨损掉是难免的,如果有钉子就好了。
     可惜,汉代没有铁钉的。
     李孟羲把问题想明白了,然后站起,“鲁犁,我想明白了,尖杆和平杆都不好用。你看这样如何……”
     然后,李孟羲拉着鲁犁嘀嘀咕咕一阵,李孟羲个子矮矮的,鲁犁为了听李孟羲说话,不得不弯着腰,点头哈腰的。
     听完李孟羲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讲了一通,鲁犁瞪大了眼睛,用佩服无比的眼神看着李孟羲。
     军师不愧是军师,这想法,木头做的既尖又平,即能扎地,又不乱晃,这么好的方法,也就军师可以想的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军师稍等,俺再给改改!”鲁犁忙不迭的扛着架子回去了,鲁犁都不带跟李孟羲商量是要先去给刘玄德看过,还是等明天再修改。
     李孟羲只有等着,月亮高挂在夜空,夜已很深了。
     等了约三分之一刻钟,鲁犁扛着木架子又回来了。
     木架子按李孟羲所说的方法给修改了一下,本来削尖的木杆底部锯成了平的,中间留了一根尖的木刺样子。木刺不长,就一个指节长。
     鲁犁迫不及待的想试试看好不好用,李孟羲同样也想看看效果。
     鲁犁高高抱起木杆,然后松手,咚!
     木杆落地了。
     地面比较平,落地的木杆稳稳当当的原地停了有两秒,然后才开始朝一边歪,在未彻底歪之前,鲁犁伸手抱住。
     看来这木杆重心挺不错,上边的木架的重心和木杆处在一条线上。
     李孟羲走近木杆,让鲁犁虚扶住架子,李孟羲双手用力,去推木杆。
     李孟羲用上咬牙的力气,就是推不动。
     不是木杆太重的原因,而是因为底部的木刺刺进了泥土里,死死的钉进了泥土中,于是难以推动了。
     木杆钉在平地上,变得难以推动,那么同样,在淤泥地里,木刺穿过淤泥,钉进了淤泥下的坚实泥土里,同样可以在淤泥中立的稳当。
     同样,在冰面上,木刺如果钉进冰里,同样不会轻易滑倒了。
    喜欢。
  

第三百八十三章 旗杆柄部的学问(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