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道理成王不懂,但不代表满朝文武都不懂。
就在成王将于阗国的求助信搁置下来的第三天,终于有朝臣看不过去,直接上疏,要求皇帝尽快做出裁断,并奏请让远在漠北戍边得怀宁王前去支援,以震慑柔然人对于于阗国的进犯。
成王原本还想着置之不理,他不想让拓跋?有任何积攒人气的机会,若是真的让漠北大军前往于阗国相助,那这天下又会盛传一桩有关怀宁王英勇善战的佳话,这是他极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对于那一两个朝臣的建议,他始终是充耳不闻。
但是,随着朝中大臣们关于这一事宜的奏请越来越多,成王想要安抚住朝中众臣,就无法再这样一意孤行下去,只得硬着头皮接受这一建议,并借着皇帝的命令,让怀宁王拓跋?前往于阗国支援。
……
摸北大营的大军自从跟了怀宁王以后,不仅士气被鼓得高涨得很,更是全军上下日夜操练无歇。
虽然他们尚未真正征战过,但却在这军营里知道了自己肩负着关乎家国天下的重任,并引以为傲,甚至随着自己实力的不断提升而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态。
拓跋?带兵多年,他知道,这样的状态很好。
若是真到了战事濒临的那一天,莫说这军中的将领了,就算是最普通的一兵一卒,也能凭借这份信心和勇气在战场上骁勇杀敌。
就在拓跋?对于这支军队充满信心的时候,他接到了王都使者传来的消息以及随行带来的皇帝让他领兵救援于阗国的圣旨。
拓跋?知道,如今这圣旨明着是让皇帝下的,实际上却是成王的意思。
按照他对成王的了解,他远在塞外戍边,成王心里最想做的,不是保一方太平,而是让他远离王都、远离朝政,进而彻底从朝臣和百姓的视野里消失。
但如今,一纸让他帮扶于阗、震慑柔然的圣旨,与成王素来的心思截然不符,显然,事情已经到了直接危及大魏的时刻。
这种时候,拓跋?除了接下旨意尽心去完成肩上的职责以外,别无他想。
他更顾不得去想,日后成王会用什么样的法子将他这一身的荣誉剥了去,此时心中唯一的念头便是:自己终究是大魏的将领,个人的生死荣辱,在大魏以及百姓的安危面前,都必须让位。
“来人,召集军中所有将领即刻前来,本王有要事相商!”拓跋?命令道。
门外的小役接了令,即刻传了下去,不过一会儿,拓跋?的大帐中便聚集了军中所有的将领。
拓跋?从接到旨意的那一刻到做出这整个战略决断,不过短短几个时辰的时间,这样雷厉风行的排兵布阵,在他以往的征战中已然成了习惯,对此,他手下的兵将们都已经习以为常,同时也信服得很。
“柔然奸细已然进入于阗国,显然,他们下一个攻占的目标便是于阗国。虽然于阗国距离我大魏有千里之遥,但以此国的兵力来看,并非是柔然的对手。”拓跋?从坐位上起身,踱步至众将中间继续说着。
“若柔然人真是部署周密并带着成千上万的铁骑进犯于阗国,那该国必然成了柔然的囊中之物。如此形势之下,莫说周边各国了,就是对于我大魏都是极大的威胁。因此,出兵相助于阗国便是帮着守护大魏、守护大魏的臣民,还望诸位将领能明白本王的意思,并教导手下的兵士们,出征于阗国时尽全力守护。”
拓跋?把这其中的道理明白无误地告知了属下,这样的说法一来是将自己出兵的意图告知全军,二来也是给他们提了个醒,此次出兵虽然不是直接为了大魏的百姓,但也不可消极怠战,延误了战事。
众将领领了命,各自回应准备去了。拓跋?对着自己身后的地图,马不停蹄地与几位大将研究起战术来了。
第五十三章 于阗国的求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