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你知道为什么我能做主编,而老王却不能吗?”
闻言,先是一愣,小许也没敢接话。
“1913年,北洋当政,大公报曾经遭受过查封,你知道吗?”
闻言,小许点了点头,迅速回答。
“知道,听说,那次是那位总统亲自下令!”
想到这里,小许也问出了心中疑惑。
“当时,主编你力挽狂澜,才将大公报救回来的。”
闻言,聂风摆了摆手,说出了当时的真相。
1913年是西南联合和北洋矛盾最大的一年。
而就在关键年份,大公报公开发表了一封评述。
而当时,聂风在外出差,老王暂代主编。
而这篇评述主要是评论的大秦的土地和代表政治制度。
言语中,满是赞许。
虽然,从后续历史来看,这篇评述的观点可谓是,不能在正确了。
毕竟,大秦成功整合全国入驻中枢,这就是此种观点的最好印证。
赤裸裸的事实,证明大秦的政治制度是优于北洋的。
不过,在当时,大公报一发此篇文章,顿时招惹了麻烦。
因为大公报的影响力,评述迅速地波及了整个北方舆论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句话不仅可以用在革命上,也是舆论扩散的最好形容。
而大公报似乎也没能想到,这篇评述竟会带来如此大的风波。
其实,早在北洋将河南丢失之后,北方民众就掀起了改革浪潮。
但是,由于一系列原因(军事镇压等),改革浪潮不疼不痒。
但是,或许是历史的巧合性,亦或是评述说到了有志之士的内心,亦或是大公报的可观的影响力,为此,天津有志之士迅速掀起一阵改革浪潮。
并且,在北平,济南等地的响应下,这股浪潮迅速席卷了北方。
从后来来看,这场改革浪潮的结果还是好的。
为了迎合民众改革,北洋政府重建了省议会,更改了一部分制度。
并且,北洋当局下达了行政条令。
让北方各地政府将一部分地方权力重归议会。
后来,山东省议会会长刘冠三通过省议会将山东公投进了西南联合。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定义吧!
不过,大体来说,结果是好的。
不过,当北洋秋后算账之时,大公报就成为了清算对象。
“呵呵,力挽狂澜?
在军阀面前,文人的傲骨一文不值!
其实,告诉你,当时,我是通过杨度关系才让大公报幸免于难的。
不然,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杨度,大公报或许只有一个烂招牌了!”
无言,小许震惊,看着自己最敬重的聂风主编。
杨度,此人,老袁称帝失败后,被世人认为是最恶毒的幕僚之一。
甚至有人将杨度誉为“北洋的秦桧”!
“别看我,杨度此人,怀才不遇啊!”
浅浅感叹一句,聂风也没深谈。
最终,聂风用一句话结束了教导。
“告诉你,在世上,要当一个好的新闻者。
正如你说,要如实报道。
但是,在长达三十年的新闻生涯中,我给你一个忠告:
新闻者要公正,但一定不要事事公正。
尤其是关于政治的报道,更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说完话语,聂风就将这些称赞外国的文章丢在了垃圾桶。
话说回来,1913年的那篇评述,在聂风眼中,其严重程度就类似于:
隔壁邻居的老人刚没了,你就在他家坟头蹦迪!
你领着国家的退休金,还破口大骂国家的不好!
当时,要不是聂风和杨度是同门,说不定大公报全员都得来上一套监狱行。
见到聂风落寞的背影,小许愣了愣。
不久后,大公报联合其他地方报纸,公开发表同一篇文章。
文章的题目很简单:
对于一战,大秦应如何抉择!
而此篇文章的署名人,赫然是许久未见的申冤者!
537 新闻舆论的真谛(大秦舆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