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秦石璜一行人。
不过,可能是因为秦石璜不是时常露脸,亦或是王杰是主管整个武汉三镇的重建工作的大人物,这两个新来的工程师没有认出两位大人物。
“你们是谁啊?工地上还能够乱走的吗?”
观察着秦石璜的装束,在看一看后面跟着的保镖们,李文吉心中了然。
还没等王杰说完介绍的话语,李文吉就赶忙说道:“你们要是来推销的,我劝你们别再来了,这里的工地建筑材料都是军队工厂直供的。”
在西南联合,因为建设出现了一批暴发户。
和煤老板不一样的是,这些暴发户都是因为西南联合的建筑浪潮而发家致富的。
而在这阵大建设的浪潮中,又属水泥厂,木材制造厂等领域出现的一夜暴富的人最多。
毕竟,不论是修造公路,还是修造铁路,以及修建基础设施,这些基本建筑材料都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随着西南联合的政府慢慢的对建造商品市场实施了管控措施之后,西南联合的建造市场也迎来了一次低峰期。
更准确的说,在1912年11月份,财政部,工业部,交通部以及其他部门联合推行了《西南联合建设商品标准条例》。
除了出台了相应的标准法律之外,西南联合还组建了新的国有建行。
而这些建行的主要的供应对象就是基础设施材料的。
当然了,管控建筑材料标准的大方向是没有错的。
毕竟,在这一年的无标准的建筑市场中,因为偷工减料,因为监管不严,很多的豆腐渣工程都陆陆续续的出现了。
只是,随着管控的严格,热火朝天的建筑市场迎来了低谷期。
毕竟,没有标准的市场滋生了一大批野蛮生长的建筑企业。
因此,在李文吉的眼中,带着保镖的秦石璜就像是来工地上推销建筑商品的那些已经走投无路的商人们了。
“你好好看一看,这可是。。。”
听秦石璜挥了挥手,打断了任必武没有说出来的话语,转而拿出了一包云烟,递给了对面的两人,问道:“呵呵,两位干部,我们的确是从成都来这里贩卖建筑物资的。”
闻言,李文吉点了点头,而夏长志却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
“不知道小哥有什么建议吗?毕竟我们大老远来到了这里,要是把东西卖不出去的话,那么这趟我们是要亏死的。”
秦石璜的言行举止装的好像一个即将亏本的商人,而见状,李文吉有点不忍心,指了条明路,说道:“其实,最近武汉三镇也在搞建设,说不定你的水泥可以卖给市里面。只不过,怎么说呢?你们得找对人。”
递了根烟,秦石璜急切的问道:“怎么说?劳烦小哥给个门道,毕竟我们大老远来的,总不能白跑了吧!”
秦石璜用手推了推王杰,得到了秦石璜示意,王杰也迅速地说道:“没错,小哥,你就给我们指条明路吧。”
闻言,李文吉环视四周,慢吞吞的说道:“其实,汉口建设虽然缺建筑材料,但是没门路的话,他们是不会买你们的建筑材料的。至于,为什么这样,你们可以去找城里面的后勤处人员问一问的。”
顿了顿,意识到自己的话语有些牧户,李文吉接着补充道:“对于整个武汉三镇的建设物资,后勤部门是主管部门。”
闻言,尽管李文吉的发言木糊不清,甚至有点意味不明,但是从中,秦石璜敏锐的察觉到了一点:在西南联合的建设浪潮中,一定是出现了些问题的。
而至于是什么问题,这还得秦石璜慢慢去寻找了。
不过,转念一想,秦石璜又问起了他的此行目的。
毕竟这次突击检查长江大桥的工地,秦石璜是想要听一听长江大桥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只不过,秦石璜这一问,正处在郁闷当中,李文吉也这么一说。
一迎一合下,秦石璜脸色顿时就变得差起来了。
毕竟,仅仅听李文吉说的这些东西,秦石璜就知道一点:“长江大桥的建设方案虽然上交了西南联合交通部,但是在底层来说,这个方案却是有大问题的。”
“难道你们没有向上级反应吗?你们的总工程师没有理会吗?”
放下焦急的心情,秦石璜接着问到。
而闻言,早就火大的夏长志却说道:“呵呵,总工程师一点都没有理会我们的方案。而我听说,我们交上去的方案,那个王尔可是一字没看呢。”
愤恨的声音,呼呼的风声,秦石璜意识到干部们真的有了问题了。
~~~~~~
在缜密的暗访调查之后,看着上交上来的报告,秦石璜入了迷。
直到手上的云烟烧到了自己的手指头,秦石璜才将报告放下来了。
趴伏在案桌上,在夜色的映衬下,秦石璜写下了一篇文章。
文章的题目仅仅是四个字:注重调查!
文章的内容很多,但其中最为经典的是这么一段话:
我认为,在建设时期,一股新的风暴已经袭来。
我将之命名为“本本主义”。
本本主义,顾名思义,这就是按本宣科,依葫芦画瓢。
我们要反对依靠本本主义,反对依靠经验主义来解决问题,反之我们能够依靠的,真正要依靠的是调查。
可以这么说,一切不注重调查而得出来的结论都是不能依照的。
在此,我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解决问题的过程: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因此,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而对于不注重调查的干部们,秦石璜也做出了相应的监管和处罚措施。
345 视察武汉长江大桥(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