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建设的项目太多了,步子动的太大了。”
根据自己的经验,李根源总结出了两点原因。
“呵呵,就我看来,其实原因很简单,蔡都督没有一批坚定支持他的新政的人群。也有可能是省现在不需要改革。”
秦石璜的话语让李根源若有所思。
回首川省进行的两次改革,为什么秦石璜能够大动干戈,甚至改天换地?
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石璜一直有一群支持者。
当然了,除了克隆人之外,支持者还有钱树形,熊克武等一类的非克隆人。
而仔细观察的话,两次改革也是大相径庭的。
1911年,第一次改革,秦石璜只是点到即止。
但是1912年,中涓行动的第二次改革,秦石璜却是深入骨髓。
对比两次改革,第二次的改革支持者远远要比第一次的改革多的多。
为什么改革深度越深,支持者还越多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人是记仇不记好的动物,人是衡量得失的动物。
简单地说,改革不是逆天改命,而是大势所趋。
之所以1911年末改革没有太多的支持者,甚至在后来,还因为川省内部的反对浪潮,秦石璜还不得不下达了停止整顿的命令,是因为第一次改革的背景是平和的,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环境是没有危及到人们的利益的。
因此,推进第一次改革的秦石璜才心不从力。
而之所以第二次改革赞同声音一片,是因为朱庆澜主导新方针已经损害到了川省大部分人的利益。
因此第二次改革是大势所趋,也使得中涓行动顺风顺水的。
“话说回来,你们蔡都督要是笼络了滇省的农民,那么这次改革至少也不会天怒人怨的。”
“而要农民支持你,你就得取悦农民。比如让农民赚更多的钱。”
“当然了,这个钱肯定不是种罂粟得来的。”
“有关于如何鼓励农民种植粮食作物,而减少经济作物的种植,我们西南联合可是走在了全中国的最前端。”
李根源疑惑地接过了秦石璜传递出的一份文件。
文件的名字:补贴粮食作物和降低农税的有关事宜。
而文件的起草部门:粮食和农牧部,西南联合税务总局。
在秦石璜的颔首示意下,李根源快速的翻了翻手上的这份文件。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只是。。”
抬起头,虽然显得有些难为情,但李根源还是把话说出了口。
“秦主席,虽然这个方案做的很精美,也切实际,但是滇省实施不了的,因为滇省大部分的财政收入还是从土地上征收的。”
中国是农业大国,而农业大国的意思就是什么都靠农业。
“呵呵,先别着急,我这里有个方案,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虽然西南联合的农业方案见效快,而且还没有后患,但是方案有一个最重要的缺点,那就是一旦实施,那么农业税会迅速的递减。
而对于滇省这个种植大省来说,农业税的减少就等同于滇省的财政收入的减少,等同于滇省将陷入无钱可用的境地。
而想到这里,李根源不由得狐疑的看了看秦石璜。
难道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吗?
“秦主席,你说。”
“虽然这次的纷争是因为鸦片而起的,但是要是能够成功的解决鸦片种植和鸦片贸易,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情。”
最终李根源还是真心实意的说出了一番话语,尽管他可能也知道,秦石璜提出来的方案肯定是会伤害滇省现有统治机构的。
“呵呵,我知道。缺钱这是你们的大问题。无论是摆兵边境,还是走私活动,这都是因为你们滇省欠了蒙自有商行的钱财。因此,我想,西南联合的大秦银行或许能帮你们。”
“大秦银行?”
对于西南联合的官方银行大秦银行,李根源早就耳熟能详了。
大秦银行不仅有着整个西南联合的货币大洋的铸造权和发行权,而且他还囊括了整个西南联合的军政费用,是名副其实的金融支柱。
“没错,因为财政盈余。对滇省的欠款,大秦银行是可以完全负担的。”
在谈话的最后,秦石璜终于是露出了他的野心。
“借款?”
“没错,大秦银行可以担负起你们的外债,而且可以不要利息。”
看着动了心思的李根源,秦石璜蛊惑的接着说道:“话说回来,洋人银行是外人,而大秦银行可是滇省的娘家人啊!”
世俗化的比喻,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合时宜,但是比喻的本质还是不变的。
“当然了,一旦你们接受了大秦银行的帮助,那么咱们就是自己人了,而之前的恩怨也就可以一笔勾销了。”
说完了最后一句话,秦石璜也没再逼着李根源做决定了。
“当然了,这件大事情你们都督府内部还是得要好好想一想的。”
李根源失神的离开了领袖府。
呵呵,现在难道还有你们选择的余地吗?
送走了李根源,站在门口,秦石璜想到。
323 云贵谋略——欠债风云(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