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尔典的心中,日本人会把远东的舆论放在心上,这一点就是个笑话。
“具体的作战计划,我会交给英租界的德芙上尉去执行。”
说完了这句话之后,朱尔典就拿上了自己的西装帽子,拄着拐杖出去了。
制约西南联合的计划,朱尔典是主导者。
换句话说,计划成功的话,那么朱尔典自然可以进官加爵,而要是失败的话,那么朱尔典自然要承担最大的责任。
对于西南联合,朱尔典制定了三步计划。
第一步计划自然是利用长江舰队封锁西南联合的长江中下游的轮船贸易。
第二步计划则是鼓动北洋,同盟会以及日本人共同的出兵对抗西南联合。
第三步计划则是通过交换利益,说服美俄法站在英国人的立场上。
显而易见,这三步计划是对抗的程度逐步加重的。
值得指出,出兵的计划,并不是真的派出大部队入侵,而是派出小股的联合部队进行对抗,进行威慑。
简单地说,部队的规模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大约是营团的编制。
而出兵的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从租界出兵,一个是从印度北方出兵。
租界出兵自然是调集英租界的兵力,包括上海,镇江,广州和厦门四地的英国租界部队。除了英国人之外,还有日本人,北洋的徐州一部,南方沪军一部。
这股部队主要的作用还是推进到九江前线,展现“不妥协”的态度。
而真正要打仗的,要搞大动静的还是印度北方那一路。
早在秦石璜发动了攻击的时刻,朱尔典就发了电报给时任印度总督查尔斯。
在电报中,朱尔典嘱咐查尔斯好好地做好军队的准备,伺机入侵。
而印度的部队大部分其实都是印度阿三,少部分的英国军官。
不过这支部队大约有个两万人,军力众多。
话说回来,从朱尔典的部署中,还是能够察觉到一点。
对于西南联合的部队,英国人还认为他们和大清绿营兵是一样的。
也即是不堪一击,训练差劲,一碰就碎。
而这种固有的印象也为了英国人的这两路惨败埋下了大伏笔。
~~~~~
恭送完朱尔典,刚刚还谄媚的日本大使转眼间就变了个脸色。
“井上君,发电报给国内,详细的说明上海的局势。”
站在巨大的中国地图面前,大使的眼睛不由自主的望向了中国的北方。
在1910年,日本和朝鲜半岛政权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
条约规定“韩国皇帝陛下将有关韩国的一切统治权,完全且永久地让与日本国皇帝陛下。
日本国皇帝陛下接受前条所载之让与,且承诺将韩国全部合并于日本帝国”。
自此,朝鲜半岛自此成为日本殖民地。
同时三次日俄秘密条约的签订也给了日本人明确的战略目标。
如果把日本在中国北方的势力在地图上标注的话,你会发现有一张巨大的爪子在北方,爪子的范围从朝鲜半岛到满洲,再到外蒙古东部。
在1910年的日本内阁军事计划中,最常提及到的话题是满洲问题,但是到了1911年之后,军事计划中的问题就变成了“满蒙问题”。
“中国形势千变万化。英法等欧洲列强在远东势力衰落已成定局,因此,鄙人认为,国内应该尽快结束内阁乱局,进而接受英国人的远东霸主的地位。”
写好了秘密信件,叫来了自己的家臣,日本大使这才舒了口气。
而就目前为止,这封信的内容是有点“大逆不道”的。
毕竟英国人现在还是日本人最大的债权国和影响力最大的国家。
“要把这封信亲自的送回国内,你要亲手交给东京的桂太郎。”
除了信纸之外,信件内容还附有一张详细的满洲的三省的地图。
~~~~~~
在巡游了一个星期之后,南洋舰队就离开了上海。
虽然舰队没打一炮,没开一枪,但是川省号带来的巨大的威慑力却是使得躲进了码头的英日的长江舰队不敢再封锁长江中下游的出海口了。
除此之外,因为南洋舰队的出现,川东贸易商行不仅迅速地夺回了大部分的市场,并且在百姓强烈的爱国热情下,川东贸易商行又迎来了一次大繁荣。
“阁下,查清楚了。情报处已经查到了川省号的类型了。”
“是哪一国的战列舰?德国?美国?”
没顾得上继续吃早餐,朱尔典紧急的擦了擦嘴巴就问道。
“都不是,而是俄国人的无畏级战列舰。”
听到这句话,朱尔典一愣。
“俄国人的战列舰?他们的第一艘战列舰不是还在下水的过程中吗?”
情报员无奈的点了点头,继续回应道:“没错,虽然现在俄国人的战列舰仍然是在波罗的海下水试航,但是经过照片鉴别,川省号的确是俄国人的战列舰的型号。”
“同时克虏伯商行已经宣称,这一艘战列舰就是他们卖出去的。而且他们还欢迎各国海军前来订购战列舰。”
没顾上餐巾的掉落,朱尔典一字一句的说道:“克努伯商行。”
299 紧张的远东局势——英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