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278 九江英租界风云(1)[2/2页]

文明六:1901 咸鱼游啊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于天似乎在议论中察觉到了一丝信息。
      “狗子,上,把这个人抓起来,以混乱秩序的罪名先关起来。”
      听到了大逆不道,蛊惑人心话语,于天开口命令道。
      早已经忍不住的狗子,一上去就给了仆役一个枪托子,再一个擒拿手就把仆役给绑起来了,而看到这一幕的百姓们却是鸟飞云散了。
      “果然,还是要下重药,才能够治顽疾。”
      于天喃喃自语道。
      ~~~~~~~~
      观察到这一幕的马连长,心里一惊。
      难道我们真的出不去了,那这些珠宝怎么办呢?
      家肯定是回不了了。去哪呢?
      马连长默默地在心里面寻思道。
      “老太太,跟我走,大家,都跟我走。”
      没一会,马连长就向着西城门一旁的区域走去了。
      值得一提,这片区域和周围的居民区显得格格不入。好似有一道无形的栅栏把这片区域和整个九江城给分割开来了。
      而在这片区域的前方,有着一个巨大的招牌。
      上面用繁体字写着五个大字“九江英租界”。
      在大大的五个字的下面,还写着一段话语““eseanddogsnotadmitted。”
      翻译成中文的话,那就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
      可以这么说,在秦石璜重新掌权之后,第一阶段进行的战争就是收复湖北的战争,青海,甘肃以及西省等的战役。
      第二阶段的战争,以湖北为支点,进行的驻马店战役,长沙战役,九江战役。
      而九江战役,作为第二阶段的一个战场,主要的兵力是第三兵团的第15师
      在中涓行动中,由于政治原因,军事原因,第三兵团的高层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第三兵团的整个高层基本上都被换血了。
      而兵团长都被贬职到政德军校去教书了,其余的还能够有好果子吃吗?
      因此,在这场风波中,一些第三兵团的位子就被空出来了。
      一些师长,旅长的位置也就被腾出来了。
      而第三兵团得一部分被整编了,一部分则是被合并到其他的兵团中去了。
      但在其中,第三兵团的第15师则是没有被整合的一支部队。
      因为第15师的底子是从川军第三军分出来的一部。
      换句话说,这支部队是秦石璜的嫡系。
      而第15师的师长名叫钱家坞,又名甲五。
      由于克隆人的底子还在,整个15师的战斗力是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此外,兵力的紧张也使得秦石璜不得不先调用这支驻守地方的15师了。
      总的来说,中涓行动是一次残酷的清洗行动。可想而知,清洗虽然是主要清理上层的,但是一旦上层受到了影响,下层波动也很大的。
      人心惶惶就是第三兵团的这段时间的常态。
      而人心惶惶的部队难道能打仗吗?
      答案显而易见,是不行的。
      就目前为止,在编的西南军一共有近五十万人。
      而五十万人中,真正能够投入战斗的也不过是二十万人不到。
      地方上的守备,地方上的驻守,这一部分的兵力就要近二十万人。
      尤其是驻守西省的部队更是占据了近四分之一的兵力,毕竟西省是国境线。
      此外,占领的地方要实行一段时间的军事化管理,这又得耗费一大部分的兵力。因此,在不断地添油加息的情况下,秦石璜手中能用的部队是越来越少的。
      但部队的不够用也带来了好处。
      因为,到了九月份,西南联合的疆域扩大了近一倍不止。
      但还是那句话,没有管理的疆域永远只是字面上的疆域,只有实施了行政管理的疆域,这才是真正的疆域。
      而真正纳入管理,显然要部队驻守和行政管理的。
      话说回来,对九江的攻势,司令部也没有想到会如此的容易。
      仅仅是不到七天,这座千年古城就被第十五师的前锋一部,38旅给攻下了。
      前线的38旅的指挥部,朱长官正对着15师部着最新的战况。
      “是的,是的,我的部下已经把西南龙腾旗帜插到了九江城头上了。”
      打着刚刚牵上电话线的手动电话,副旅长颔首。
      由于前线的军官的缺乏,一些参谋处内的军官们也就有了上前线,指挥部队的机会了,当然了,往往上前线的这些参谋们都是按照降低军衔一级授予军职的。
      比如,朱虽然是上校,但是他只是担任了副旅长,也即是中校一职。
      西南军的崛起太快了,所以西南军的军职往往是低一点的。
      严格意义上说起来,现在的最高的军职也不过是丙一,上将军衔。
      而上将只有一个,中将只有五个,少将不到二十个。含金量十足的。

278 九江英租界风云(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