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四十七章这煽动性,还真是没谁了[2/2页]

重生之七零好赚钱 芙三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郭大记者浓眉一扬:“无可奉告!师傅,走,我们走。”
      杜云虎错愕地一扬手:“你——”
      郭大记者咧了咧嘴角一笑:“怎么,要抢相机吗?”
      杜云虎连连摆手:“郭大记者误会了!我是来问情况的。不知道郭大记者来这个山村所为何事。”
      郭怀亮嘴角扯了扯:“还是那句话,无可奉告!”
      说着,大踏步走开了。
      回到基地,刘喜和王道成已经等着他了。
      三人一起商议着。
      “这些蠢笨的村民竟然能找来郭大记者,怎么可能?一定有人在背后。”刘喜说。
      “那是谁呢?”杜云虎思考。
      王道成说:“是不是乔青莲?上次就是她请来了这个记者啊。”
      杜云虎说:“她在上海,隔这么远,怎么可能?还有,这些村民也不认识她啊,她和这些人也没什么关系啊?”
      王道成说:“那谁请来的呢?”
      刘喜说:“,真是伤脑筋!背后是谁都不知道!这背后一定有人!”
      杜云虎说:“我舅舅打听到,有人给他们许诺,到时候,他们承包山林,一定会带着村民一起致富,种果树,种瓜,种木耳香菌,还找人培训他们,传授技术。就是不知道那人是谁。听说,只有二壮知道,可是他不说。这次,签字,就漏掉两个人,一个是组长孙耀光,一个就是我舅舅。”
      刘喜说:“不管是谁,那势力一定很大。恐怕我们还惹不起。”
      杜云虎说:“你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我们怎么啦。我们现在手下也有二十多人。”
      刘喜说:“唉,不知道后来结果会怎么样?我担心,只怕又要变天了啊!”
      五月初,郭怀亮给乔青莲寄来了一份《相宜日报》,第四版整个篇幅只有一篇文章:“民告官,体现了法制的进步——本报记者郭怀亮报道”。
      郭怀亮集中采访了孔山村六组的村民,弄清楚这份合同的所有的来龙去脉。
      以及村民告状而不被受理的情况。
      最后,郭怀亮满怀期待地写道:
      “古代社会,民是不能告官的。《铡美案》里,秦香莲告皇亲国戚还能取胜,那只是戏文里写的。不过是人民群众的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官与官之间是相通的。所以,才会有一句成语叫做‘官官相护。
      “何况,古代法律上也规定,民告官如子杀父,先坐笞五十虽胜亦判徙二千里。那时,告朝廷命官,告御状,还需要滚钉板。那付出的不仅是身体的代价,更有精神的代价,甚至还有生命的代价。
      “这代价太大了。所以说,历来,老百姓是不敢告官的。
      “然而,社会发展到二十世纪末期,社会主义制度逐渐健全,法律法规也趋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本就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如今,人民群众利益被损害,人民群众想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不知道我们的法制机构是否能听到人民的呼声?给群众出气的窗口?
      “我们都拭目以待!!!”
      乔青莲笑了笑,高人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我只给了一点提示,郭大记者就知道怎么做文章了。
      这煽动性,还真是没谁了!
      咦!信里还躺着一张信纸?

第五百四十七章这煽动性,还真是没谁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