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六九章 考官的惊喜[2/2页]

从课本走向历史 墨守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淡的气息,令他胸中烦闷之气,尽数消散。
      一时间没人说话,房间里显得有些安静,过了一会儿,陈文昭睁看眼,望着了子兴和梅东林一眼,开口道:“二位觉得这首诗如何?”
      梅东林笑道:“难得有这样清新诗作,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支尖尖荷叶,一个小小蜻蜓,便构出一幅小池荷叶图。
      东坡居士曾赞扬王右丞诗,谓之曰‘诗中有画。
      今日这首《小池》虽不曾达到王右丞那般地步,却也读之如观书画,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陈文昭接话道:“众多考生一听题目是写初夏,大多语言空泛,言之无物,这首《小池》却别开生面,其余不言,单单是抓住一池刚露尖角的荷叶,进行描绘。
      写初夏,却不言初夏,但初夏之感却早已透纸而出,扑面而来。”
      说完发现子兴起身来到窗前,往外面看,脸上有笑意流露,不由好奇:“子兴在张望什么?”
      子兴笑道:“观看小池。”
      两人闻言走过去往外看,正看到树荫里那池微微晃动尚未舒展开叶子的荷叶。
      “哈哈哈,这位倒是会写……”
      “两位以为此诗作如何?”
      “上乘之作!比起会试考生所做,也不遑多让,甚至是远超大部分。”
      几人说笑几句,接着开始翻阅,有了这首诗的出现,倒是令的梅东林对加下来的批改,多出了几分期待。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倒也又遇到了几首不错的诗作,单多拿开看,也是难得,但再与《小池》一比,立刻就落了下乘……
      “……妙!妙!此言甚妙啊!”子兴突然叫了起来。
      “两位,来看看这篇策论!”
      他说着,已经站起身来,拿着答卷往二人这里过来。
      梅东林而已也停下手头上的时,等着他来,也是好奇,到底是怎样的文章,令的他又这般失态。
      “……生闻公道在天地间,不可一日壅阏,所以昭苏而涤决之者,宰相责也……而主公道者,天子之事……
      政令不出于中书,昔人谓之斜封墨敕……”
      初看时梅东林还有些不太在意,但往下多了几句,却不由的坐直了身子,脸上神情也变得认真起来。
      “盖宰相之权尊,则公道始有所依而立也……”
      一篇文章读完,三人都是陷入沉思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梅东林方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目光有些复杂的望向手中的答卷,过了片刻后,对着陈文昭还有子兴二人拱手弯腰施礼道:
      “先前是东林之罪,轻看了东平府诸位学子……”
      陈文昭连忙将他扶起,口中说着怎能如此的话,心中也是惊异不定。
      以前也没有听说东平府有什么不得了的才子,今日怎地突然有了这样鞭辟入里有文风老练的文章……
      到底是何人所为?是阳谷县素有才名的李畅?还是清河县的张谷一?亦或者是……
      只是之前他们之前投递到府上的文章自己也看过,虽然有才气,却也远没有达到如此地步……
      莫非是临下笔之时,文思泉涌?这才突然有了这篇锦绣文章?
      东平府尹陈文昭心里想了一阵,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来,只得往学子突然爆发上面去想……

第一六九章 考官的惊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