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对,就是这种感觉”于胖也随声附和。
“所有项目组成员到虚拟科研中心,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文教授说罢,带领大家回到虚拟科研中心,当然五位虚拟太空人也一同前往。
经过五天的项目组攻关,尤其是才玉教授,经过对能量捕捉器的电磁能量辐射到全息投影上的波形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文教授,经过研讨,我们科研小组认为是由于电磁能量的传输方式导致,经过对电磁能量发送的频谱与虚拟全息影像的能量闪烁频谱对比分析,发现这两者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如果电磁能量以持续的方式传输的情况下,全息影像就会稳定。如果电磁能量以能量波的方式传送的情况下,全息影像就会发生波动,也就是大家看到的闪烁!”
“我们小组也认为是这个问题。”希丁斯博士也提出相同的观点。
“从生命体接收的角度来分析,全息影像在接收过程中发生的波动与生命体征接收能量的过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全息影像与实际生命体在接收能量方面是一致的!因此,如果解决了生命体接收能量的持续性问题,全息影像的接收能量过程也迎刃而解!”印度莫非主任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看来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在光量子能量转换时,对全息影像以量子波的方式传输能量时也会出现不稳定的问题。”文教授忧心忡忡的表示。“现在我们开始攻关,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实现能量波的持续传送。”在文教授的指示下,成立的三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担任不同的职责。
安德鲁爵士担任能量波稳定传输系统项目,负责攻关能量波的传送问题。
希丁斯博士担任能量捕捉器与能量波输送系统配合问题。
莫非主任担任能量体接收稳定系统的接收问题,关于能量体接收的问题,也一直是莫非主任担当的项目,从项目立项开始,直到选择虚拟太空人开始,莫非主任才确定能量体信息接收的方法,虽然此次仅仅是全息影像接收能量波的过程出现问题,但莫非主任也敏感的意识到,如果实体人与能量体之间信息传送与沟通也出现不稳定的情况,那么能量体就会出现与实体人不同的思维,会出现难以想象的问题。
这三个项目共同开展,齐头并进。
经过了25天的不眠之夜,安德鲁爵士出现在文教授办公室。
“看来项目有进展了”文教授笑道。
“是呀,我们能量传输系统已经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说说看。”文教授有点迫不急待。
安德鲁爵士把项目的解决方案向文教授合盘托出,在安德鲁团队解决的过程中,安德鲁爵士发现能量无论采取哪种传输方式,都必须要以能量波的方式向外输送,克服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存在于能量发射过程!在一次次失败后,安德鲁爵士发现问题的解决方向出现问题,团队一直在想如何改变能量发射过程,但没有考虑到这个过程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的。
既然改变不了能量传输方式,那么就把传输频次增加,同时减少能量传输的振幅,就好比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圆形,而是可以把圆形的周长分成无限多边形,分出的多边形越多,边长越平均,边长的变化就越小,圆形就越稳定。从这个角度出发,安德鲁爵士把能量再次进行整合,缩短传输的量子波的间隔,同时减少能量级别,能量由于减少,振幅也变小,能量传输也变得更加稳定,完全可以解决能量传输的问题。
“但非常遗憾,文教授,这只是短期解决方案,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能量传输问题,从目前地球发展的科技水平,我们只能进行到目前的程度。”
“那就留给下一代虚拟太空科研人员去解决吧,起码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虚拟太空人形成能量体的条件了,也就是我们可以进行第一次多重宇宙文明的探索,这对全人类来说,已经是质的飞越了!”
与此同时,希丁斯博士的能量捕捉器与能量波输送系统的配合也基本上完成,当能量波输送到全息影像上时,能量捕捉器已经能实现持续捕捉能量,并把能量稳定到虚拟空间中,这是全息影像变为能量体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当天下午,希丁斯博士向文教授做了汇报,连关键的电磁能量捕捉器电磁波传输与能量体降速问题也实现了突破,当然,希丁斯博士也是受到了安德鲁爵士的启发。
当然,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能量体能否稳定的接收传输系统传输过来的能量波。除了这点之外,还有实体人与虚拟人之间的信息电波沟通,如果没有实体人与虚拟人之间的信息电波沟通,即使能量体完全达到标准,那么出现的这个能量体也将会没有思维,只有当实体人与能量体之间的信息电波实现有效同步,才能使能量体具备与实体人相同的思维!只有实现信息电波同步,才能达到通过实体与能量体间信息的有效沟通,能量体与实体人才具备相同的思维,甚至实现通过实体人来控制虚拟人的目的。
早在项目开始之初,莫非主任领导的生命研究室的主攻方向就是能量体与实体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莫非主任本身是一位印度瑜伽大师,对人与自然的沟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是多重宇宙文明探索项目选中莫非主任的原因。因为人的行为是靠大脑来支配,目前人类大脑开发的比例才仅仅达到20左右,还有一部分处于休眠状态,如何把这部分大脑开发出来,是莫非主任的主要科研课题。通过近10年的科学实验,莫非主任发现,通过对人类大脑施加持续生物电波,如果施加的生物电波与环境中的物体生物电波相同,那么人类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脑电波来与被施加物体进行沟通,并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比如说,如果对人脑施加与周围一颗大树的生物电波处于同频,那么人类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来与大树进行有效沟通。如果施加的脑电波与一块石头自身带的电波相同,那么就可以实现用自己大脑来控制这块石头!
同时,莫非也发现,这种电波所消耗的能量是巨大的,如果一旦失去持续的能量补给,那么即使电波频率相同,也只能是感应到而已,并不能实施控制。这也就解释了一些有特异功能的人类能感应到常人不能感应到的物体,甚至有些人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大脑来控制物体。莫非同时也发现,想要人类大脑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能量补给,光量子能量转换器中的能量捕捉器是最好的载体,人的思维控制通过思维电波来实现,但这种思维电波是通过人自身的能量来维持的,能量太微弱了。但是光量子能量转换器中的能量捕捉系统与能量传输系统可以通过外界输入源源不断的能量,人只需要一点思维意识,就可以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这种能量越大,控制能力越强。如果应用到虚拟人上,只要虚拟人通过技术手段,转化成能量体,以实体的形式出现,那么就可以通过实体人的思维对能量体进行有效控制,比如让能量体操控机器设备,让能量体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当另外两个项目组遇到能量传输不稳定的问题时,其实莫非也遇到相同的问题,实体人对虚拟人的思维能量传输不稳定,断断续续,而且思维信息传输出现了滞后与冗积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问题不会显现出特别明显的特征,但当能量体在操纵设备时,就会出现类似问题,而且问题会越来越多。
但安德鲁爵士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给出了莫非一个方向,那就是降低思维电波传输量级,同时提高思维电波传输的频率,也就是先收集实体人的思维电波,把思维电波转换为可读取的能量,再把能量分成尽可能多的思维信息块,再通过光量子能量转换器,把思维能量以量子波的形式输入能量体中。
目前为止,这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能量体与实体人之间还存在滞后的问题,当然,距离越近,越不明显,如果两者之间的距离以光年计算的话,那么传输速度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虽然思维电波传输的速度要远大于光速,但传输过程还是会受到距离及复杂宇宙环境的限制,就会显得严重滞后,这也是目前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当莫非解决以上问题后,距离第一次整个项目启动,已经过去整整2个月的时间!
在万众瞩目中,五人再次集合,再次进入虚拟太空舱,文教授、卓娅、于干事、斯华周、黛巍敬分别躺在虚拟太空舱内,随着文教授一声令下,五个舱门关闭,五个人分别佩戴好电子信息头盔。
这时,光子计算机控制中心也得到命令,再次启动虚拟空间程序。
在虚拟空间模拟中心的全息投影区内,一片巨大的区域立刻笼罩在一片光影之中,这时,一点点的影像出现了。文教授、卓娅、于胖、斯华周、黛巍敬陆续出现在文教授身旁,这五个人悬浮在虚拟空间中心。
这时,光子计算机控制中心得到指令,启动光量子能量转换器。在虚拟空间四周,四块巨大的能量板发出耀眼的光芒,整个虚拟空间笼罩在光量子能量转换器的能量传输范围内。光量子能量转换器的启能量捕捉器启动,贴到此次对能量传输的量级与频率进行了调整,一波一波稳定的电磁能量辐射到这五个人的全息影像上,眼见五个模糊的光影逐渐有了实质的轮廓,随着能量捕捉器功率的加大,五人的轮廓更加清晰,但此次没有出现第一次的闪烁现象,而是稳定的轮廓。
能量捕捉器迅速捕捉到能量轮廓,指挥室下令,启动能量加速器。随着巨大的蜂鸣声,全息影像正在加速,在虚拟空间不断加速,逐渐,已经肉眼难以看见,只有在光子计算机中才能看到五个以光速运行的全息影像。
“启动光量子能量传输!”随着安德鲁爵士的指令,指挥中心启动了光量子能量传输装置,这时,在光子计算机中可以看见一波一波的能量以光速传输到全息影像中,全息影像在得到能量输入后,在光子计算机中出现了五个光芒万丈的人形,随着能量的增加,人形纤毫毕现!在能量传输达到100后,光量子能量转换器停止了能量传输。
“启动电磁能量捕捉器”安德鲁爵士再次下达了命令。在全息能量影像运行的过程中,加入电磁引力场,电磁能量捕捉器迅速捕捉到全息能量影像。随着电磁能量捕捉器能量加强,在电磁引力场的影响下,全息能量影像的速度逐渐降低下来。
随着速度一个量级一个量级的降低,五人也由纯全息能量影像,逐渐实体化,因为按十九世纪爱因斯坦的理论e=c,能量与质量与速度成正比,在全息能量影像期间,这五个人完全是光能,但当速度降低后,由于能量已经被电磁能量捕捉器固定下来,质量就会增加,这是基于能量产生的质量,也地球环境下任何物体都不相同,是“能量体”,速度每降一个量级,质量就增加一个量级。
这时,在光子计算机内,可以看到这五个人就象3d打印一样,从细胞、骨胳、血液、神经、皮肤、衣服被一点一点打印出来!速度每降低一个量级,全息能量体就增加一个真实的量级!当全息影像再次出现在肉眼可见的程度时,全息能量体已经与虚拟太空舱内的五人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时其实可以称为能量体!随着时间的增加,电磁引力场所的增强,终于,这五个人再次悬浮在空中。
但这次已经明显与上次不同,可以看到这五个人无比的真实,简直就是现实中的五人!
时间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二天!安德鲁爵士中止了实验。随后,五人走出虚拟太空舱。
“感觉如何?”希斯丁博士问到。
“刚进去的时候感觉与山海虚拟空间没有多大区别,但随着被固定后,整个人都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好象完全没有的思维,只是感觉自己从虚无变得真实,这个过程太长了,好象自己被劈成两半的感觉,虽然感觉不到实质的疼痛,但感觉到了无比痛苦和难受。”卓娅先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对,那感觉就好象自己被一点点的剥离出自己的身体,有点好象中国古代人被凌迟的感觉一样,你们没有经历过,这你们就不懂了不是!这滋味不好受。要说现在的感觉,那就是一个饿!我说莫大师,你们得给我们准备二两官燕补补!”
“你就这点出息了”莫非笑道。
对文教授来说,这种感觉还能稍好些,毕竟文教授对这个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才由文教授带队。但对于斯华周、黛巍敬来说就不那么好受了,五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宿区。
文教授第二天组织项目组,在科技中心,听取了各项目组成员的汇报。
“从目前能量传输过程来看,基本已经达到预定目标“安德鲁爵士首先发言,”现在最大的障碍已经不存在,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能量体实体化,下一步就是进行实际虚拟空间操作,为脱离虚拟空间做准备。“
“就技术层面而言,已经不存在实质性的障碍,唯一比较担心的就是能量体的智慧化问题,如果实现与实体人之间的信息互联,这方面相信莫非主任会有猜到的见解。”希丁斯博士剑指莫非。
“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但也没有100的把握,毕竟目前只是实验阶段,还没有进入到能量体与实体人之间的实质性互联,但通过目前掌握的实验数据来看,成功的把握性还是有的。”
“但现在还有一个问题,虽然能量体已经具备了实体化,但有以下几点我们需要注意,第一就是能源维系问题,从建立电磁引力场开始,大家可以看到巨大的能源消耗,同时这种能源消耗必须是不间断的进行,尤其在虚拟人进行其他宇宙空间时,必须要有足够的能源补充,现在的能源是从外界不断补充能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能量人不具备储备能源的话,恐怕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已经出现能源危机了,也可能出现能量体消散。”文教授指出了重点。
“对,文,您始终能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我的建议是这样,实验前期已经完成,剩余的部分是莫非主任负责的项目,做为光量子能量转换器的发明人,我也一直在找能源断续的问题。这个项目由我来主导,我们开始寻找持续能源问题。”
“好的,我们争取用最快时间来解决持续能源问题。”文教授叮嘱道。
在随后的一周后,五人在莫非主任的带领下,再一次进入到虚拟空间之内,在能量体已经稳定的情况下,在莫非主任的主导下,启动思维信息互联系统。
首先实体人通过思维电波,就是通过信息电子头盔,把信息以能量的以能量的形式作用在思维传递系统上,通过思维信息芯片进行信息能量集中,再通过思维能量发射器,把思维能量以量子波的形式不断输送到能量体上。能量体在接收思维能量后,通过自身大脑的吸收,直接转换成能量体的思维。具体能量体思维的成熟度,与实体人思维电波传输的效率直接相关。当莫非启动思维信息互联系统后,五人不断向思维能量发射器传输自己的思维,随着思维不断输入到能量体上,能量体眼神从一开始的黯淡无光逐渐变得神采熠熠!随着一次次的实验,每一次能量体都有一定层次的进步!
终于,在三个月后的午夜时分,五人终于全部实现的能量体与实体人信息互联。至此,五人才全部熟悉与能量体之间的沟通,当然,目前沟通的效果依旧不理想,相对来说,文教授与卓娅的能量体传输效率比较高,能量体基本上能达到实体人60左右的信息完整度,也就是能量体具备实体人60的信息量。其他人还依旧停留在与能量体互动阶段。
至此,希丁斯团队经过科学攻关,把单一能源供应系统改为双能源互补供应系统,由以前单一反物质能量供应系统变更为两套反物质能源供应系统,由以前的一套大型反物质能量反应堆变为两套中型反物质能量反应堆。两套能源提供系统的运作变更为互补式运行,由于采用互补式能源供应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间断性的问题。
一切准备就续,大家对项目的启动充满了期待!期待着能量体与实体人对话的那一刻!
(本章完)
第13章 训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