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隔绝所有射线的独立封闭空间。在虚拟空间模拟中心内,核心部件就是大型光子计算机、能量转换空间、光量子能量转换器。整个虚拟空间占地10万平方米,高度为80米。可以实现大型虚拟设备成型。
紧邻虚拟空间模拟中心,也就是世界航天局的中心地带,就是发射场,一个占地12万平的发射平台就坐落于此。在虚拟空间模拟器中成型的虚拟设备可以直接运送到发射场,在能量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择机发射,进行多重宇宙文明的探索。
以发射中心为中轴线的最右侧,也就是世界航天中心的东侧,就是科研中心,一座以暗红色为基调的十层建筑,显得十分的庄严肃穆,这里就是各国航天机构从事科研的场所,在这里,每周进行项目协调沟通会议,所有项目都是以科研中心为基础。
世界航天中心的最南端,就是综合办公大楼,这里集中了所有世界航天中心的功能区,负责整个航天局的管理工作,文教授的办公地点就是综合办公楼的八层。
科研中心、虚拟空间模拟中心、世界航天局发射场组成了世界航天局的核心区。
科研中心就是多重宇宙项目科研机构,主要攻关虚拟空间和光量子能量转换器能量成型工作,这属于世界航天局的核心机密。文教授和他的团队就是在这里利用了近七年的时间,才最终实现了虚拟空间与光量子能量转换器能量成型工作,之后又用了近二年的时间,在虚拟空间模拟中心成功实现虚拟设备完美工作,并开发出了时空穿梭飞船。
虚拟空间模拟中心是实现科研中心项目的模拟器,由一台超大型的光子计算机、光量子能量转换器和能量转换空间组成,虚拟人和虚拟设备在这里首先通过大型光子计算机以程序的形式进行测试,再通过光量子能量转换器,把光能以量子的形式逐渐加入到虚拟设备中,再通过能量转换空间,逐渐降低光能的速度,最后形成固定的能量体,这就是虚拟设备,具备在程度中设备的所有功能,又不会被当前的物理定律所束缚!这就是虚拟空间的原理,是世界航天局核心中的核心。
发射场就是把已经成型的虚拟设备,通过赋予一定的能量,脱离出虚拟空间,实现虚拟设备探索其他文明的目的,虚拟设备同时存在于大型光子计算机中,也同时实现脱离虚拟空间,虚拟设备行进到哪里,在能量转换空间中就会出现与虚拟设备相当的领域,如果虚拟设备走出太阳系,那么能量转换空间中的范围就显示出太阳系整体的形态。如果虚拟设备走出银河系,能量转换空间中出现的就是整个银河系和形态。
这三个区域组成世界航天局主要核心区,承担着多重宇宙文明探索项目的核心内容。
人员培训中心包括人员住宿区、人员培训测试区、世界航天局展览中心三个区域,承担着世界航天中心办公人员住宿和人员培训测试任务,同时也担任着对外展示的功能。人员培训中心住宿区高度150米,分为4个区,为a、b、c、d四个区,每区500个单元,a区按a001至a500排列,b、c、d区同样按001至500排列,每层按房间号依次排列,按01至50。总计2000个单元,每个单元50层,总计可容纳10万人。
综合办公楼共计8层,一楼为登记检测层,二楼为学术报告厅,三楼为新闻中心,四楼为美国高能物理研究所办公区,五楼为英国太空总署办公区,六楼为中国航空航天局办公区,七楼为科研项目会议及展示区,八楼为项目领导办公区。承担着多重宇宙文明探索项目综合管理工作。众所周知,世界航天局的多重宇宙探索项目发布会和新闻发布会就是在综合办公楼中举行。
能源中心是一组大型反物质能量反应堆和一组小型反物质能量反应堆,一组为主能源,另一组为备用能源,当主能源系统处于检修期时,备用能源启动,确保光量子能量转换器、能量转换空间、大型光子计算机需要的大量电能和光能,正是这两个反物质反应堆,为整个世界航天局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补给。
“下面,经世界航天局领导批准,特许参赛选手可以参观虚拟空间模拟中心和发射场,这两个场所是多重宇宙文明探索项目的核心区域,希望大家通过对这两个区域的参观,可以对多重宇宙文明探索项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杉坤教授语重心长的说,“现在我们步行前往虚拟空间模拟中心,记住,我们参观的仅仅是虚拟空间模拟中心外围参观区,通过外围参观区的全息屏幕,可以对虚拟空间模拟中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想要做深入的了解,那就要看你们能否通过项目初试与复试,成为正真的项目候选人,才能正真进行核心区域。”
经过25分钟的步行,到达虚拟空间模拟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超大型的光子计算机,整个大型光子计算机坐落于主控制室,形成的全息程序影像覆盖整个能量转换空间,光子计算机由于消耗的巨大光能和电能,持续的富有节奏感的蜂鸣声传遍整个光子计算机中心内外。在光子计算机覆盖区,相当于占地23的区域,都是能量转换空间,能量转换空间与计算机全息影像区重合,在全息影像区上下空间内,形成一个高能区,在2米范围内禁止任何物体进入。
在全息影像区的左右两侧有能量转换面板,就是光量子能量转换器的捕捉装置,通过能量捕捉装置,把光能以量子的形式不断输入到全息影像内,通过能量捕捉装置,把能量固定在全息影像内。这个过程耗时非常长,一个全息设备,最小要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完全稳定,这还要根据设备的复杂程度来决定。
剩余的工作就是通过光量子能量转换器的速度转换机,把需要高速运转的全息能量,在速度转换机内通过不断的施加引力场,把速度不断降低到地球文明飞行器的物理速度,再进一步转换,速度变为可以通过光子计算机控制的速度,达到速度可以控制,这个阶段大概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
光量子能量转换器位于与光子计算机相对的位置,在全息能量影像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情况下,通过能量转换空间,把全息能量影像从能量转换空间中映射出来,以能量体的方式,转头到发射区发射平台上。这个全息能量体简称为虚拟设备。。。
所有参赛人员在一片鸦雀无声中清醒过来,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整个过程已经颠覆了所有人的物理观!大家在杉坤博士的带领下,来到发射区,站在发射平台外,远远的就看到从能源中心连接过来的能源光缆直接连到发射平台下方。
杉坤博士继续解说,其实发射平台就是一个能量输入装置,把能量不断的输入到能量转换空间映射出来的全息能量体上,在能量达到饱和的情况下,就可以发射向需要探索的目标。
杉坤博士继续解释到,目前已经成功的进行了三次发射,发射出去的全息能量体(以下简称虚拟设备)所经过的空间,又会同时反应在能量转换空间中,在能量转换空间中可以完整的呈现出虚拟设备所经过的空间。
但由于虚拟设备在发射后,只能一直向前,我们并不能操纵,只能是不断的输入能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虚拟设备一直只能向前,第一次,遇到了一个未知黑洞,虚拟设备进入了黑洞后消失了。第二次,进入了银河系一处星云中,遇到了超新星的爆炸,虚拟设备完全解体。第三次,虚拟设备则直接进行了位于银河系边缘位置的一个未知空间,到现在为止也不知道所处位置,只是在能量转换空间看到无尽的黑暗,没有办法,只能是在虚拟设备能量耗尽后,宣告终结。
因此,我们才会极力发展虚拟人的计划,终于,在耗时差不多七年多的时间内,完善了虚拟人的项目,才使得这个项目又看到了曙光,项目得以继续。
“大家知道吗,只有虚拟人和虚拟设备才能不被当前的物理定律所束缚,才有可能实现对其他宇宙文明的探索!大家只有亲自参加到这个项目中,才能体会到项目的震撼,好了,现在已经是下午15:26分,我们整整参观了将近5个小时,大家现在可以回到人员培训住宿区,回各自房间中休息一下,准备明天的初试,同时也预祝大家能进入到这个项目中来,这对大家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今天的参观到此结束,大家出门后,有专人带领大家返回住宿区,祝大家好运!“
所有人在走出发射区返回的途中,都一言不发,所有人都默默的行走在通往住宿区的道路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定要被项目选为候选人!但大家也清楚的知道,通往这条路并不是坦途,充满了各种变数和挑战!
(本章完)
第8章 等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