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如果把案子交给云深去办,赵平碍于女儿的面子,可能会不反对查案,这也是刘青一上来便把案子交给云深的另一个原因。没想到这一次,赵平竟然破天荒的不怕事情闹大,完全支持云深审案,那要是这样的话,这件事便没有了阻碍,既然如此,那自己也可以毫无顾忌的审案了。其实刘青是十分喜欢审案的,虽然他审案的水平并不好。毕竟作为县令是要处理一个县里的所有事务的,并不单单是为了审案。但是刘青有了机会还是总喜欢参与一下,毕竟一件案子到头来,终归是要县令批示的,如果能够多了解一下案情,便能避免冤假错案产生。
拿定了主意之后,刘青很快进入了断案的思路当中,“先不说这一支发簪,紫竹楼的小刻刀是如何出现在现场的,又如何会被当做是凶器的?难道说有人半夜进了紫竹楼,而马小娘子没有察觉?”刘青想了想,说出了自己的推断。
“未必是这样,今天我来到紫竹楼之后,便派人检查过各处地方,房门门栓都没有损坏的痕迹,应该不会有人偷偷进来过,再说,即便是有人能够偷偷溜进紫竹楼,他又是怎么出去的呢?”赵平并不认同刘青的看法。
刘青并没有生气,他这个人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只要进入查案模式,无论是谁给他提意见,只要说得对,他都能听得进去,并不计较对方的身份。
“既然这个人能够偷偷的溜进紫竹楼,便有办法偷偷出去,可是他的目的是什么,闭市之后,一般的人都离开南市了,这时候出来行动的人,八成是小偷小摸之人,这些人行动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财物,如果这跟人真的能够轻易溜进紫竹楼,为什么放着那么多贵重的东西不偷,非要偷一把小刻刀出去,既不能吃又不能喝的,而且即便是拿来还钱,都有可能被发现。所以我赞成赵管家的看法,并没有人偷偷进入紫竹楼。”云深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不错,我也让下面的管事清点过,除了这一把小刻刀之外,紫竹楼并没有其他失盗的东西。”赵嫣的话给云深的观点做了注脚。
“会不会是这样,小偷虽然摸进了紫竹楼,可是心中害程家的势力,所以他不敢动紫竹楼的东西,只是偷了婢女们的财物,而这些婢女们不敢报案,或者还没有发现。”刘青说出了自己的另一种猜测,可是没等其他人说话,他立刻开始否定,“不对不对,既然这样的话,他更没有必要拿走一把小刻刀了,这不是明摆着提醒紫竹楼有人来过吗?”
这时候赵平和云深也看出来了,刘青已经进入了断案的思路当中,他在脑海中想着各种各样的可能。赵平虽然很聪明,但是并不擅长审案,所以他只是等刘青说出详细的推断之后,表达自己认可或者不认可的观点。赵嫣也不懂这些东西,她只是时常给父亲或者云深帮腔。这些人中间,也就云深对于审案,可以说是颇有心德,但是云深觉得现在不是自己发挥的时候,首先刘青比自己官大,他既然正在推断,自己便没有打搅他的道理,再说这是第一次和刘青一起遇到案子,云深也想看看刘青的本事,以后心中也好有个数。如果刘青能够顺利断案,自己便不说什么了,如果刘青逻辑出了问题,自己可以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上走,顺便也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让刘青能够记住自己。
其实要说整个案子,云深并没有完全弄明白,像戏文里的那些神探,到了现场转上几圈,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能够十分自信的指着一个人说是凶手,而且还完全正确,那在现实中都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实中要审理一件案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根据线索推断当时的情形,梳理动机,然后进行印证,最后还要有证据指证凶手,总之来说,这些东西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云深如今脑海里对整个案件只是一个大致的轮廓,并没有详细的结论,有些东西还有待验证,有些则只是怀疑,但是即使如此,他至少可以根据现场的证据,让刘青不会出现错误的判断。
“等等,现在既然小刻刀离开了紫竹楼,而如赵管家所说,房门又没有什么特殊的痕迹,会不会是有人里应外合,将小刻刀故意送出来的?”刘青的意思是怀疑马云婷的证词,他觉得或许是她和别人约定好,里应外合,将小刻刀从紫竹楼带出来送给凶手。
第4章 县令推断 案件轮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