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天才蔡卞[2/2页]

北宋仕途 孤心书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还会拿话挤兑人了,心里不由更是高兴,毛…享干就是人才,注个时代不恶天才少年,蔡卞再聪头过是一个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少年,沈欢要栽培的是能够变通的政治人才,是要用来治理天下的。如果只是一个只会读圣贤之书的天才,整天死气沉沉,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蔡卞聪明又狡黠,倒是个人才了。
      沈欢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反而问道:“不知蔡卞你最近在学什么?”
      蔡卞一愣,急了,又不能不回答:“最近在钻研唐代袁天罡等人的天文术数。”
      “你喜欢天文之类的知识?沈欢皱了皱眉。
      蔡卞答道:“受武兄弟的影响,颇有涉略
      沈欢更是郁闷,他让武华往天文地理钻研,更多是想培养出中国古代的伽利略或者哥白尼,可不想蔡卞也成为布鲁诺的先驱。
      以蔡卞的才学与才能,应该是政治经济方面的不二人选。历史记载。蔡卞与胞兄蔡京同科举登进士第,翌年,被授任江苏江阴县主箔,其时当地大富豪顾新元等人,趁着青黄不接之际。借谷物于庶民,利息高出平时一倍。蔡卞同情百姓疾苦,极力推行王安石的青苗法,断然开仓借粮,以解百姓燃眉之急,煞住不法富人趁火打劫的嚣张气焰,免除农民遭受高利贷录削之苦,因而受到王安石器重,招他为婿。
      也就是说,耸时十多岁的蔡卞就有常人所没有的魄力与才干了。
      沈欢无奈笑道:“若专经济之道,那更好了,于国于民皆是好事。
      ”
      蔡卞振奋地道:“卞这些年也在钻研沈大人的《唯物论》与《矛盾论》。结合朝廷政令与海州的措施。也颇多感悟。大人以实际为根据、因地制宜的观点,卞更是深以为然。看看海州的成绩吧,若沈大人一昧附合王参政的政令,不懂变通,焉来如今的天下第一州?”
      沈欢笑了:“看来你所略颇广呀。不过博而不精亦不是好事,最好能够有突出之处。你看当今宰相司马相公,专史,以史治国;王参政。善《孟子》,雄辩无双;韩三司,精经济之道,掌管天下财政差不多十年。一而专之,可以通百学,成一代学宗!”
      “多谢大人教悔!蔡卞真心地感激。“卞都记下了,定当选定一样。专而学之。”
      沈欢又道:“当然,其他也都学一点,以求贯通。精与博,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只不过两者有所侧重罢了,而不是偏废
      蔡卞眼露喜色:“这就是沈大人所说的辨证之道么?正反相生,分裂与联系?”
      “然也。”沈欢哈哈大笑,“孺子可教。”
      蔡卞追问:“不知沈大人所精的是何经典,可否向晚辈推著一二?”
      沈欢沉吟片刻,道:“以《荀子》之唯物求《老子》之辨证已矣
      蔡卞站了起来,向沈欢行礼说道:“多谢沈大人指教。沈大人看《荀子》得唯物,阅《老子》得辨证,而不论君主、道学,原来这才是沈大人的唯物辨证之法!卞深受启,难怪沈大人刚才听到袁天罡时不以为然,原来你教武兄弟天文地理,要他多观察多验证,是要他以事实说话。这也是《荀子》的“天常。之道呀”小
      沈欢这次倒是又惊又喜了。这个蔡卞,真是个天才,聪慧无双,举一反三,对自己的新学也研究得透彻。
      这真是个好学生呀!
      沈欢不再迟疑:“蔡卞,沈某就托大为你取一表字吧。
      蔡卞大喜过望,这是沈知州对他的肯定与承认,不由满心尽是欢喜。期待地望着沈欢。沈欢沉吟片刻,道:“表字元度,如何?”
      “元度?”蔡卞扭头思索一会,既而欢喜,“好极了!《吕氏春秋》有云“爱恶循义,文武有常小圣人之元也。;《左传》又云“度不可改”元度元度,沈大人这是让卞不要改变根本与初心。蕴义与韵味十足,好极了,多谢沈大人。卞自当秉承大人教记。为民为国,不改初衷。”
      沈欢还能说什么呢?教育天才的心情就是这样了,既喜悦又无奈,这下连解释都免了。
      一旁的武华大是羡慕,他跟了老师那么久,还没得他赐过一个字,蔡卞才第一次见就有了,真是走了狗屎运!可是,他是多么想踩上这一坨狗屎!
      “老师,那我”武华不好意思地也想要表字。
      沈欢瞪他一眼:“一边去,等你冠礼再说!”
      武华大是委屈,却不敢再说什么。
      蔡卞看了想笑,既而又道:“沈大人,不知卞可否有幸追随大人侍奉左右。拜大人为师,学习大人的道统呢?”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天才蔡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