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暗云飞舞
禁卫军的校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最后的行军仪式和分列式更是让人欢欣鼓舞。出席此次校阅典礼的德国驻华武官和德国军事顾问团教官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秘密报告中均对此次校阅做了详尽的汇报,指出:……这次的校阅很成功,给人的印象尤其深刻。这种深刻不但来自于禁卫军军容的整齐与肃穆,更来自于军械和装备的丰富性。我们可以断言,以该国禁卫军所展现出来的实力和装备力被标准衡量,亚洲能达到这种水平的军队数量不超过5万人,而至少其中的2万在于中华帝国……
日本方面的报告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虽然赵秉钧、林广宇等人并不清楚日方的情报刺探达到了什么级别,但从层次和分析结果上看,无疑是相当令人震惊的:……支那禁卫军军容整齐、装备先进,拥有较强的战斗能力与战斗意志,代表了支那新式军队的最高水平。虽然不曾探明为了建立这样一支部队支那掏出了多少军费,但根据各方面透露的情报显示,为了维持这支禁卫军,支那皇帝决心开支1000万元(相当于1000万日元),这比费用相当于维持6万普通新军或者12万其他军队的开支水平,是一个相当令人吃惊的数字,倘若支那所有的军队都按照这个标准开支,则支那一年所有的财政开支用于军队还不够……
虽然各大列强并不认为禁卫军的水平已经达到了本国精锐部队的级别,但对于禁卫军代表了中国最高水平的判断则趋于一致。除了少数别有用心的国家对禁卫军有不同方式的理解外,其余都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即德国的训练方式和军械装备未必就是世界最优,但在中国军队身上体现了显著的进步性,更说明了中国人同样也有可能建设一支高度现代化的军队——“这就提醒我们,如果将来我们仍然试图用武力方式与中国进行沟通,我们将会比10年前付出更大的代价……在这样一个充满屈辱的国度里,用武力解决问题可以得逞于一时,但不可能永远压制人口超过4万万的大国!”
类似这样的情报和口水,皇帝的案头每天都会摆上一堆——赵秉钧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等临近岁末的某一天,皇帝案头摆着的情报就有些不一般。
从表面上看,这一期的情报汇总与往常想比并无什么特殊内涵,无非是某国如何,某处如何,某地又如何。但赵秉钧在递交之时透露出来的口风却让皇帝有些怀疑这份情报背后是不是还蕴藏着其他的东西。
赵秉钧的原话说得很晦涩,只说:“最近以来,臣一直收到各种线报,谓某某某心怀怨望,图谋不轨,由于风闻奏事,查无实据,臣亦一笑了之,但最近以来,消息似乎更多。有道是无风不起浪,臣琢磨着,是不是真有些什么东西是臣等所不知道的。”
林广宇对这事亦有些头痛,类似的传闻他也听王商传起了数次,消息有真有假,奏事亦虚亦实,但现在赵秉钧将这事煞有其事的抖搂出来,皇帝本人便不能再无动于衷。
“朕自然有朕的考虑,不过也不见得需要瞒着什么人。”鉴于形势十分微妙,皇帝的言语中亦留有几分余地,“你倒是说说看,你有什么事情是不知道的?”
赵秉钧一直注视着皇帝的脸色,眼见先阴后晴,心中便已经有了分寸,只道:“臣不敢妄自揣度圣意,只是臣职责所系,有时候不得不捕风捉影,夸大其词、弄假成真的可能亦不是没有。不过,有一事臣不知当问不当问?”
“有话直说便可。”皇帝看了看四周,“上书房极其僻静,卿不必担忧。”
“臣听到传闻,谓皇上有意废止八旗……”赵秉钧一边慢慢说,一边注视着皇帝的眼神,只见皇帝先是摇头,随后又似笑非笑地点点头,然后再摇头,他的心便放了大半——消息的真假姑且不论,起码皇帝已经起了这个心思。
皇帝站起身子,仿佛在斟酌什么,又仿佛在思考着什么,良久才说:“你听到什么风声了?”
不说有,也不说没有,本来是一桩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答案。但在赵秉钧的眼里,皇帝的这个回复的明确程度却比直接说有还是无更加清楚。
“微臣……微臣……”赵秉钧权衡了许久,终于问出了他认为得体的言语,“臣听人说,皇上有意废除神机营,但废除神机营不是目的,
第一百五十章 暗云飞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