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一章 饥寒后的温暖[2/2页]

她们的围城青山绕 杜苇02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勇敢我宝贝。
      守护每一夜!
      她一遍一遍地唱着,用右手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额头。看着孩子静望房顶的眼神,轻轻地问孩子,“妈妈唱得好听吗?”孩子嘴角抽动了一下,两只眼睛眯成了缝。孩子竟然会意地笑了,他竟然第一次笑了,这种笑容是一位母亲心灵和面孔瞬间在这个冬日的阳光里开了花。她开始每日中午按时阅读给孩子听,她选择性地读完高中二年级的语文课本,孩子睁着眼睛听得很安静,望着母亲把书页哗啦——哗啦——一页页翻过,然后甜美地睡去。
      腊月的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山林里的积雪全部融化,门口的菜地又是绿绿的一片,鸟儿又开始在枝头歌唱,松鼠又从这棵树跳跃到那棵树开始觅食,门口的三只鸡也开始上山下山地乱窜着,就连圈里那只较小未宰的猪一早也“哼哼哼”爬在圈墙上要吃的。
      中午的的时候,王琦把大车从山下开了回来,车上还有黎欢。两个人心情好的如一对欢快的喜鹊,争着从车上卸着年货。不到半小时听到不一样的发动机声,王颜的父亲把铲车从修理厂也开回来了,这个家顿时充满了生机。
      卸下所有的东西,王琦和黎欢最先跑进李珍房间来看孩子,孩子清醒着不哭不闹,好奇地盯着他俩看。小两口看着孩子可爱都想要伸手抱,可外面还是有些冷。王琦立即就把家里盛木碳的大铁盆放在客厅中间,给火盆下面垫上一大块石板把火生得很旺,电热扇放到旁边,客厅的窗帘拉开,阳光透过玻璃照进屋里,他把李珍叫了出来。
      王琦:“嫂子,你感觉一下这房间还冷吗?”
      李珍:“不冷,挺好,挺舒服的。”
      黎欢:“李珍姐,我们把孩子抱到客厅里坐吧!”
      李珍:“行,我给孩子穿上稍厚些的棉衣用小被子包起来!”说着黎欢就帮李珍一起给小孩穿衣。孩子刚包裹好,王颜的父亲也上楼来看孩子。
      王颜的父亲:“这几天从外面回不来,最挂念的就是我这孙子。我先去洗个手换件干净的衣服,我要抱抱他。”
      黎欢:“还是我先抱着吧。”
      王琦:“我来抱,你看你那笨手笨脚的样,笑的嘴都合不上,两排大牙把儿子吓着了!”
      李珍:“你们两个一回来太阳都暖和起来了,还是给王琦抱吧。王琦最近不见肉又长多了,就让他多抱会。”
      王琦:“从订婚到现在长了26斤,以前的衣服都穿不成了。”
      黎欢:“每餐肉和鸡蛋都没断过!”
      王琦:“我已经吃不下去了你妈还往我碗里夹。我敢剩饭吗?能不胖吗?”这样的欢快的氛围家里好长时间没有过了。
      十几分钟后王颜的父亲换了衣服抱着一大箱的水果上来,是桔子、苹果、梨、杨桃还有饼干,直接就放到了李珍房间的凳子上。
      王颜的父亲:“这几天下雪把你平日的水果都断了,果子可以放在水里暖热吃。”
      李珍:“我吃不了这么多的。”
      王颜的父亲:“放在楼下,他们兄弟俩还有黎欢三天就没了,三个人喜欢抢着吃。”
      李珍:“那就放这吧!”
      王颜的父亲:“这几天里孩子都还乖吧?王颜没有惹你吧?”
      李珍:“孩子很乖,你看比医院刚回来时长漂亮了好多。我们俩好着呢。”
      王颜的父亲:“王琦把孩子给我,你那样抱孩子,孩子不舒服。”
      黎欢:“还没有轮我抱呢?”
      王颜的父亲:“你们两口子一个人抱过就行了。”王颜的父亲接过小孩一直就抱在怀里,换尿布擦洗屁股确实很在行。李珍负责按时给孩子喂奶或泡好奶粉就可以了。
      直到晚上十点钟才把孩子送给李珍,她突然觉得自己轻松了许多,可以很好地补补睡眠,却发现自己根本就睡不着。
      这几日她在大家吃饭前先在煤气灶上给自己做碗面吃,胃口好的时候也给自己炒两个小菜,她觉得自己烧饭吃原来这么惬意,最重要是按自己的口味做并且只做给自己一个人的。这时她才真正体验到为什么易婉、黎欢都愿意进厨房烧饭。
      王颜见大家回来,自己就去了艾勇家。他要出去吐吐气,他不喜欢热闹,更不喜欢听见大家快乐的笑声,当然如果是孩子的哭声他更讨厌。
      腊月的二十四是这里的小年,家里要打年糕、备小年的年夜饭。
      灶里的两口大锅里用木桶蒸着混在一起的糯米和梗米,下午三点多蒸好,这些被抬到门口杏树下那棵大石桌子上,石桌的几米处有一个方体的大石块,平面的石块中央打磨有一个半球体的凹形,把蒸熟的米拨进这个半球体里。父子三人各持一根提前削好的木棍开始奋力来回搅拌和上下擢动,那冒着热气的米饭半小时后就变成如北方人案板上蒸馒头的大面团。王颜和父亲把这块大米团取出端进饭厅的桌子上用手掌推开,这块米团有一公分厚铺满整个桌面。待稍凉下来再用菜刀切成方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年糕,在李珍的眼里就是这样做成的。
      门外王琦手持一根木棍站在外面满头大汗,用手从木棍前端撕下一块冒有热气糯米团塞进嘴里,看着李珍和黎欢站在门廊下就喊着:“快过来,撕块给你们吃,好吃哎!”这样子可真逗乐了她们两个人。
      这里的小年预示着真正开始过年了,想想北方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年味真没有这里来的浓重。李珍抱着孩子在暖暖的阳光里来回走动,看着他们父子三人打年糕,再或者去厨房里看看案板上仍在增加着整碗整碗的肉,黎欢和王颜的母亲各守一口热气腾腾的锅,忙着每一份肉菜。
      案板上的盆里放着一个冒着热气煮熟的猪头,看起来真有些人吓人,李珍再仔细看看上面还有没刮干净黑色毛,这时王琦进来了。
      王琦:“嫂子,你在看什么,想吃就撕块吃吗!”
      李珍:“这猪头上的毛好像没有刮干净。”
      王琦:“我看看,这算什么?”王琦顺手撕了一块带猪皮的肉塞进自己嘴里,最刺眼的是李珍明显看到那猪皮上有黑色的毛。
      李珍:“味道怎么样?”
      王琦:“好吃!”
      李珍:“你刚才吃的那块肉上面有毛,并且还不少。”
      王琦:“我都吞到肚子里了,你还看得见吗?”
      李珍:“哈哈——,好吃你就多吃些,我什么都没看见。”
      晚上的七点钟堂屋里的桌子移开,放上订做的圆桌面。二十八碗肉摆在桌子上,正前方挂的是王家祖宗的灵位,放炮,烧纸,敬祖先,年就这样真正开始了。
      见到这种场景李珍把孩子抱回自己房间,黎欢也跟着李珍进来了。她们两个站在窗台上看着王琦抱出两大圈鞭炮在屋外摆成两列。
      鞭炮有些过长,李珍抱着孩子,黎欢用双手捂着孩子的耳朵,她冲着王琦傻傻地笑。王琦更是让人奇怪,他把两串鞭炮分别从两端点燃,所以不到两分钟就响完了。
      王颜的父亲:“王琦,你怎么这样点鞭炮呢?”
      王琦:“那要怎么点?”
      王颜的父亲:“你两头点,并且一串没响完就点了那串,这刚响得有个动静就完了!”
      王琦:“两头点不会灭的,声音是不是听起来特响!”
      王颜的父亲:“还不是一个样,真可惜我那两串鞭炮!”
      王琦:“爸,你真是越老越实心,把炮子买那么长,这样响声把孩子惊吓着怎么办?你以后要买就买烟花,没有响声的那种烟花,拿不回来我用车去拉!”
      王颜的父亲:“你说的也对,明天你去街上拉些烟花回来。”
      鞭炮放完接着就是要对着祖先的灵位和一桌子的肉菜开始烧纸叩拜。
      王颜的母亲上楼催李珍和黎欢下去敬祖先。
      王颜的母亲:“李珍下去要敬祖宗了!”
      李珍:“我们家乡的女人是从来不参加任何祭祀的,并且我还在月子里。”
      李珍已有好多年没有下跪磕头了,只是在很小的时候给家里爷爷奶奶拜年才磕头,并且自己一向不信仰任何宗教,家乡的祭祀女人也从来不参与,其实她骨子里就是不会向任何人屈膝,即是这王家祖宗她也不会。
      王颜的母亲:“黎欢你下去,要祭祖宗了。”
      黎欢:“我和王琦还没有结婚呢,我还是黎家的人。”
      王颜的母亲:“那行,你们俩就呆到这儿。”一脸的不满下楼去了,开始这重要的祭祀仪式,李珍和黎欢相视一笑继续她们的话语。
      过了十几分钟后,听见蹬蹬上楼的声音是王琦:“你们俩傻了还不下来吃饭,呆会肉都凉了。”
      李珍抱着孩子和黎欢来到堂屋,王颜的父亲接过孩子自己要抱着他吃饭。黎欢和李珍挨着坐,王颜吃着碗里的肉用眼里的余光狠狠地瞪着这两个快乐的女人。
      王颜的父亲:“王颜你去把锅里加热的营养快线给李珍和黎欢拿过来。”
      王颜:“她有手呢!”
      王颜的父亲:“还要我再说一遍?”王颜气呼呼地把两瓶热的营养快线分别递给黎欢和李珍。王颜的父亲从上衣兜里掏出三个红包,第一个是给孩子,并且吩咐以后就叫他“跳跳”。另外两个红包递到李珍面前,李珍高兴的顺手就接了过来,因为她多次从老人手里接过给自己的零花钱,有一种自然的习惯性,并把另一红包个放到黎欢面前。
      黎欢:“这多不好意思呀!”
      李珍:“爸给的,你就拿着。”
      王琦:“刚才还有人说,她没有结婚是黎家的人!”
      李珍:“就是因为是黎家的人更应该拿。”
      王颜的父亲:“黎欢别不好意思,像你李珍姐那样装着吧。矿山不比前几年,钱有些少也是我做家长的一点心意,买些你们喜欢的东西。”
      王琦:“黎欢再不好意思,我替你收着吧。”说着哈哈笑了起来。黎欢捡起那红包不好意思地装进衣兜里。
      黎欢:“谢谢爸!”
      王琦:“发钱,发钱了,这是我给跳跳的,叫我琦琦,琦琦给你发大钱!”说着举起着一个红包在跳跳面前晃晃,放到自己父亲的面前。
      转过脸看看自己的母亲:“妈,你不给跳跳发红包呀?看看你奶奶多守财!”王颜的母亲立刻挂满了笑意把预先备好的红包压在了王琦的红包上面。
      这两天的生活,包括这看似平常的一个年夜饭,成了李珍几年后回忆起在这个家里生活最完美的日子,完美的一家人,完美的年夜饭,完美的家人和睦。

第十一章 饥寒后的温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