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日本海军与伏波军进行正面的交战,而是担心日本海军会化整为零,分成好分路突袭东南沿海,这样会令伏波军非常难以防范,只要是其有一支舰队突破成功,东南沿海一带地区登陆,就非常麻烦了。虽然不会造成当初的倭寇之乱那样的长期危害,但短期内,对南京还是会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这时华军的大部份兵力都集南北西的边境,己经沒有多少兵力能够驻守东南沿海地区。
这一地区的安全, 实际是全靠海军来保护, 而这一次海战的取胜, 也说明南京政府的海防己经正式由沿岸防守, 转向了近海防守, 这也是国海防观念转变的重要一步。
而大岛海战结束之后,海军部的两名主将成刚和黄震也向商毅建议,认为现完全应该乘胜出击,打击一下日本,虽然目前抽不出陆军,但出动海军部的一二支分舰队,对曰本沿岸进行一次海上打击,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而商毅想了一想之后,终于还是决定,暂时不去进攻日本,而是先把国内的战场打好再说,虽然这次进攻曰本只用出动海军,但目前海军也有要守卫南京政府的沿海地区的重要任务,不能轻易远派。
另外一点,现荷兰商馆的人员虽然已经完全撤离了国,但并没有全部返回巴达维亚,有一批人去了台湾,虽然商毅随后又向盘距台湾的荷兰人出了后通谍,限令他们十五天以内,必须全部撤离台湾,将赤嵌城和热兰庶两城全部移交给驻守台湾的沈寿崇接管,但商毅也估计荷兰人绝不会老老实实的听话回家,一定还会想办法扑腾几下,因此也不得不防。
虽说荷兰人台湾并沒有多少实力,全部的兵额也不足七人,能够控制的区域也是极小的部份,而且台湾当地的土著大部份都倾向于华军的统治,因此也翻不起多大的浪来,只靠台湾的驻军和民兵虽然不足以将荷兰人从台湾赶走,但也足以将荷兰人牢牢困住,耗也耗死他们。并不需要商毅增加兵力。
但荷兰人一定会向巴达维亚方面救援,管现荷兰人巴达维亚的兵力也不多,但也不能不防,毕竟这个时代的荷兰海军可不是西班牙、日本、清廷这些国家可比,可以说是目前世界海军实力强的国家,“海上马车夫”这个名字,可不是白叫的。
商毅知道另一时空里,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就是釆用困守的办法,而且荷兰的巴达维亚当局也曾派出军舰军队,来救援台湾,只不过当时郑成功是几乎集了自己水陆两军的全部力量攻台,这样才以多胜少,击败了巴达维亚的援军,后终于困得荷兰人内忧外绝,不得不投降,结果也成功的收复了台湾。
而现商毅只能依靠海军的力量,不仅可能要以武力驱赶盘距台湾的荷兰人,同时还要准备阻击巴达维亚的援军,显然要比另一时空里的郑成功要吃力得多。
另外商毅还有一个应急的计划,就是现海军,还有相当一部份陆战部队,大约可以整编出两到三个师的兵力,而且这一批军队不同于编的军队,不仅平时的训练严格,而且经过了历次海外作战之后,己经俱有相当的作战经验,战斗力相当强,因此如果原战场的兵力吃紧,商毅还打算从海军抽调出一倍兵力出来。因此这个时候,海军只能进行近海作战,而绝不可以轻易动远征。
于是终统战部决定,海军的各分舰队仍然驻守各自的防区,巡守近海,防止有敌军从海上袭击。同时又命令海军各分舰队的陆战士兵都要做好准备,随时都有可能被抽调上岸作战。
就这时,从台湾传来消息,今年刚刚上任的荷兰台湾大员长官费尔勃格拒绝商毅出的后通谍,拒绝退出台湾。于是商毅也立刻下令,命驻守台湾的沈寿崇马上出兵,向荷兰人动进攻,并且又命第三分舰队从海陆两路,配合沈寿崇作战。
同时商毅又下令,驻守吕宋的第分舰队,严密关注巴达维亚的动静,并且海面上打劫荷兰商船,以牵制巴达维亚的力量,使巴达维亚当局无法援助台湾。
后商毅又下令豫南战场的成进和李定国,快消灭被围的阿济格,力争早日打开原战场的僵局。
第一零四章 回归国內战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