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五章 南阳大捷(上)[1/2页]

龙啸大明 木林森444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耿仲明当然想不到, 自己主动让出了南阳, 华军还不打算放过自己, 一定把自己赶杀绝。不过这时生了一件事情,挽救了耿仲明的命运,吴三桂终于派来了援军。
      原来吴三桂既想帮清廷一把,又怕惹火上身,使华军转头来进攻四川,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和权衡利憋之后,吴三桂居然想出了一个二全其美的办法来,他并沒有下令三路逼近川湖边境的人马向华军动进攻,而是命手下的大将马宝和韩大任两人带领五万人马,进入南阳,由耿仲明来指挥,帮助他守住南阳,并且以清军的名议出战。
      吴三桂的如意算盘是自己决不主动出面,和华军正面为敌,同时又派出人马,援助南阳,清廷那边也说不出什么不对来;同时又帮助耿仲明,守住南阳,挡住了华军向原的进攻;而自己还可以坐观华军和清廷决战,见其成败再确定下一步的动向,这确实是一举三得之计。
      只是川军绕了一个大圈,等进入南阳境内的时候,己经晚了,耿仲明己放弃了南阳,还打算退入汉府来。因此马宝和韩大任与耿仲明淅州地区汇合,暂时驻扎了下来。
      得到了这支援军,耿仲明也不禁大喜,得别是川军还有一万火铳兵,一余门火炮,是让耿仲明大为安心。
      因为有华军的代动,这个时代的队都急速的向近代军队的方向转变,清军是如此,吴三桂也是如此。吴三桂入主四川之后,立刻招集工匠,全力打造火枪火炮,装配川军,到这个时候,川军己经拥有火枪五万余支,各种火炮余门。
      另外吴三桂和耿仲明、尚可喜不同,另一时空里,他也算这个时代的名将之一,年纪虽然并不算大,但也算精通兵法,且又身经战,虽然他和华军交手的次数不多,但却对华军的每一次战斗都详细的调查打听,几乎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并加以揣摩,研究华军使用火器的战术。
      不过受制于技术条件,又缺乏对外的交流,因此川军的火枪其本都是继承明朝的火器,以鸟铳,也就是火绳枪为主,另有一部份鲁密铳和三眼铳,只有极少的燧枪。而火炮也都是以小型佛郎机炮为主,红衣大炮并不多,一来是红衣大炮的周期长、成本高,二来四川道路难行,重型火炮也不利于运输,小型火炮利于运输。
      虽然明末的时候,清廷铸造的红衣大炮水平己经超过了明朝,但火器制造的整体水平,对火器理解和运用,清廷依然还是不如明朝,而吴三桂曾是明朝的重臣,山海关驻守时,也曾装配了大量的火器,对火器的使用并不算陌生,因此虽然川军没有华军的降兵做教官,但也自己训练的似模似样。
      而李定国得知耿仲明得到了援军,虽然现还不知道这支援军是川军,但也不敢轻易向耿仲明动进攻,因此也决定先去救援野,击败石廷柱部的人马,夺取宛东地区,反正现宛西地区己被华军占领,耿仲明驻守的淅川县己是南阳府的边缘地区了。
      于是李定国留下第八军剩下的两个师,驻守南明,并兼顾邓州,自己和李牟率领第军,骑兵团、特种兵团去援救野。等第军到达野附近的时候,正是规定守住野时间的第二天下午,淸军正撤军,而守卫阵地的华军十七团正准备追击淸军。
      李定国见况,立刻派人下令十七团团长周汉伏,命他停止追击清军,等到晚上之后,合兵一起向清军动包围进攻,力争全歼石廷柱部的清军,下一步再攻取宛东地区,就好打多了,这样十七团才没有追击清军。
      而石廷柱和巴颜这时只想着快撤回唐县去,对此一点察觉都沒有。就清兵大营里忙着打包装车的时候,华军己经悄悄的完成了对清军的包围,虽然清军也留下了一部份守夜的士兵,但人数并不多,而且又想着天亮之后就出撤军了,因此守卫也十分松懈,营外巡哨的士兵根本就没有走远,对华军己经接近了淸军的大营,也是一无所知。
      随着李定国一声下令,各路部队立刻向清军动了全线的进攻。因为这一次进攻,华军用上了前几场战斗一直没有用霹雳火箭。虽然这时守夜的士兵己经现了华军,但也为时己晚,随

第四十五章 南阳大捷(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