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与融合;林堂为圣龙岭第三族老同时主管传功炼体的职能;秦禹为第四族老兼统领外务。舒灵、林书、林远和林蝶,按照长幼之序为族长嫡兄妹,其他各个炼气大圆满的修士也都被分派不同的任务。
接下来的三天,新成立的圣龙岭族老会开始制定研究家族的发展大计。长远的规划,组织构架的搭建调整,重建生产之类的事情都需要进一步的详细商讨,不过这些都不是李洵所擅长的,他也并未出席。虽然开始的时候仍有族老时不时的向他报备、征求意见,被他几次婉言拒绝之后,林仙儿识时务地宣布此后家族的大事,只是分阶段、挑重点地向圣使大人定期做请示汇报。这条新政的出台李洵可是为此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回到北香阁,李洵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飞小翠和小灰。当日在崇玉岛小翠和小灰就已经适应了室外的生活,如今在蛮洲,物产丰富,空间广阔,更加不能将它俩憋在室内圈养。不过李洵和两个小家伙也同时约定,每隔两天他俩就要回来向李洵报到一次。这样的话小翠和小灰最远只能飞出一天的路程,就必须返回。李洵这样安排,自然是担心蛮洲形式太过复杂,各种妖兽数不胜数,处处危机,甚至魔修的存在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小翠和小灰此前已经去过了舒家寨、秦家寨,对圣龙岭附近的地形地貌都比较熟悉,所以在圣龙岭周边地区李洵并不十分担心两个小家伙的安全。
小翠和小灰已经成为李洵的得力助手,不过一天的路程,即便李洵这里出现什么突发的状况,它们也能及时的赶回来。同时将两个小家伙放飞在外边,相当于多了两个高空的运动侦察情报员,可以及时地发现圣龙岭外围的风吹草动。
李洵所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整理自己的物品,这项任务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极为繁重。战败魔修之后,李洵有相当数量的术法,丹药,法器需要花费大量时日好好梳理。尤其是对战魔修时候的一些心得体会要及时地加以总结。
放飞小翠和小灰后,李洵立刻在北厢阁静室之中端坐下来,将到达灵玉矿之后的一幕幕景象如同流水一般浮过脑海。林家寨外和黄衣大汉以及褐衣人的斗法首先出现在李洵的眼前。李洵再次仔细回忆彼时双方进攻和防守中的每一个细节,然后不停地用手模拟当时的场景。当时自己觉得是最为合理的应对招式,现在看起来竟然充满了无数的漏洞,可以给对手创造太多的杀机。好在对方实力也不是很强,又认错了人,贸然出手,自己才能有惊无险的战而胜之。
土藤鞭原本是黄衣大汉的法器。李洵得到之后,并没有太过重视。不过李洵筑基之后,成为先天之体,五行灵根资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其中以土灵根提升的幅度最高,土藤鞭的作用开始逐渐地发挥出来。此后的几次大战,土藤鞭都起到了出其不意、一招毙敌的作用,现在已经成为李洵得心应手的进攻利器。如果深入研细土藤鞭的使用方法,提升土藤鞭的品质,李洵会得到更大的帮助。
与李洵对战的褐衣人使用的是冰系术法,法决现在就在李洵的手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冰系术法品质都在水系术法之上。在启灵岛吞服寒乳之后,李洵就有了修习冰系术法的基础,因此冰系术法的修习也是李洵将来的必修科目之一。
想到这里李洵当即将记录褐衣人冰系术法法决的玉简和土藤鞭取出放在位置突出的一块地方。
为了追赶不告而别的二夫人舒环,李洵在林家寨外的山岭上与摩崖岭的四当家、六当家狭路相逢。看得出来四当家的法剑远远超过了李洵所使用的法剑的品质,至少达到了中品的层次,所以四当家的法剑现在自然也成了李洵对敌的首选法器。四当家的剑法造诣也相当不凡,不过李洵并不准备修炼四当家的剑术。几次大战的经验告诉李洵,剑招的精妙与否不在于它有多么的繁杂和花哨,而在于它是否实用,在这一点上只有一招剑势的青元剑诀就显得更为不凡。每次修炼青元剑诀,李洵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仿佛这一招剑法可以演化出无数的可能性。根据战场上的变化随时的进行调整,以不变应万变,最终达到人剑合一的境界,所以青元剑诀就是最最顶级的剑术。
第七十六章 何去何从,百废待兴(二)[2/2页]